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200位大学校长深圳论剑 为教育国际化出路把脉

2011年08月13日 21: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深圳8月13日电(记者 杨薇 索有为 张子扬)13日正在此间举行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多位境内外大学校长做了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人才培养的主题演讲,并就此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如何在与越来越多的国际院校签订合作协议的同时确保其教学质量成为众多校长们关心的话题。

  进入21世纪,全球化呈现出进一步加速的发展趋势,国家之间相互交往和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

  但南非罗德斯大学校长萨里姆•巴达特认为,普遍存在的教育国际化模式有点“偏航”,因为欠发达国家在国际化进程中一味追求效应更容易忽略从自身根除教育瓶颈。“现在我听到有些学校喊出要打造国际化校园、建立国际化课程的口号,然而一门课程是建于这个地区的文化、历史和语言之上的,本身没有在全球通用的价值,这个现象值得思考。”

  他认为,必须对大学的国际化制定一个完善的框架,以此来促进知识的传播,而不是简单地满足市场追求暴利的要求。“因为教育是一个公益物品,而不是简单的交易买卖。”

  巴达特还分析说,“南北”之间的教育合作要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上,不能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看成增加学校收入的方式。同时也要加强“南南”对话,那些外流的人才不是只看重金钱,他们更看重的是当地发展的环境。

  高等教育地位日益凸显,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不少校长也担忧在加快国际合作办学规模时,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对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余明华强调,如何保障教学质量这一发言权应当留给学生,让他们给出提示。

  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也同意余明华观点。他认为,教育是需要持续性投入的事业。而学生是检验教育质量最好的工具。

  “香港大学目前在全世界有200多个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是根据他们所在地的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背景而精心挑选出来的。”徐立之表示,合作伙伴以五年作为一个合作周期,并会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进行不定期的更换,确保人才的优质产出。“学生可以自主地挑选不同类型的课程,选择各种授课方式。我们会给学生充裕的自由学习空间。也许,这也是那么多内地学生青睐港大的原因。”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