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留住孩子未被污染的诗心

2011年08月16日 11:2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个小学生能写出怎样的诗歌?在广东小学生诗歌节举办之初,许多人都对此抱着怀疑态度。直到汪国真、贾樟柯、郎朗等文化名人纷纷在自己的微博上转载“诗歌之星”的诗歌之后,人们才惊讶地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对美的感知力、对文字的驾驭力早已远远超出大人们的想象。

  正如汪洋书记所说,健康的文化就像阳光,空气和水,是社会及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文化艺术被污染,社会也会‘生病’。”对于孩子们更是如此,纯净和美丽的母语教育对于他们而言,正是认识世界的第一缕阳光。

  在去年“广东小学生诗歌节”的基础上,今年的“小学生诗歌节”作为文化强省建设十项工程细化项目之一,升级为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省作家协会承办。诗歌的征稿范围也由广东省扩至全国,于坚、王小妮、杨克等著名诗人给孩子们当评委。经过3个月的征稿,组委会共收到2万余首诗歌,选手除了覆盖广东全境,有的更来自湖北、甘肃、浙江等地。

  “诗心”与语文教育碰壁

  本届小学生诗歌节的“诗歌之星”、13岁小男孩王芗远因为一首《夏天到了,春天还没来》在微博上迅速走红,获得贾樟柯等文化名人的青睐和众多媒体报道,并登上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和江苏卫视《非常了得》。

  但就是这样一个被网友誉为“诗歌天使”的孩子,却在语文教育中频频碰壁。“为什么秋天不能比喻成书?”这曾是盘旋在王芗远脑海中的疑问。以前在红旗小学读书的时候,老师要求用秋天做个比喻。他交了这样一句话:“秋天像一本装帧精美的书。”老师评语,根据标准答案,秋天不能比喻成书,该句不合格。“写作就应该是写出自己的情绪,对万物的感受,标准答案是对人们思想的限制。”如今,王芗远终于明白,不是自己错了,而是标准错了。

  《南方周末》有一篇文章《会说谎的作文》曾引发广泛讨论,人们常常讨论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应试教育的本质其实是把凡事标准化,于是树叶不可以是蓝的,天空不可以是透明的……这些存在于孩子们脑海中的绮丽想象只能在不断被“标准化”的过程中慢慢消融。

  “孩子是距离诗歌最近的人,而成人的过程就是诗性慢慢消失的过程。”诗歌节评委、著名诗人王小妮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只是我们如何能留住这一颗尚未被污染的诗心?

  尊重孩子的自由情感表达

  在很多人看来,孩子们的诗歌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童真童趣才是儿童诗应有的主题。然而,诗歌节的评委们却发现,与以往相比,无论是语言上还是思想上,孩子们写的诗往往呈现出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感,在许多孩子笔下流淌的不是快乐的童年,而是一种由孩子过渡到成人的忧郁与惆怅。

  “虽然她才6年级,我还是忍不住要叹一声:‘多么做作的诗歌啊!’”微博上,网友“南山妈妈”对朱夏妮《遥远的地方》发难,网友“朱又可”则反击:“首先重要的是,是不是诗,而不是用所谓的‘儿童诗’来框定它;那种儿童诗才是真正的做作呢。”

  在有关“做作”的争论背后,是大人对孩子“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忧虑。但是成熟的语言、深沉的情绪真的只是孩子们的“强说愁”吗?并不尽然。当记者采访时,《我和时间》的作者乡嘉辉就少有儿童的天真活泼,他只是默默地坐着,偶尔才蹦出一句话,他说写这首诗的灵感来自“做作业的时候觉得时间还不够”,再加上摔伤后,经过漫长等待,伤口才渐渐愈合,所以才想到“时间为我疗伤”。

  在许多时候,大人们只是在臆想孩子的生活,去判断诗歌“做作”与否,却忘了尊重他们自由的情感表达。“不要因为我们小时候的无知去怀疑孩子的成熟,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告诉孩子什么是诗。”正如网友“绵羊”所说,真实就好。

  释放孩子未被污染的语感

  从活动之初,小学生诗歌节组委会就确立了“我们致力培育诗心,不负责培养诗人”的宗旨,活动更多地着眼于提升语文教育,而不是为文学界选拔后备力量。

  “许多老师和家长常常就是丢给孩子一本诗集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这样子并不能真正打开一个孩子的诗心。”诗歌节评委阿斐说,并非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适合写诗,“对于那些不喜欢写诗的孩子,只要他们读诗、爱诗就够了。”阿斐说。

  阿斐给参加诗歌节的孩子和家长们一条建议:不要引导孩子往一个诗人或者立志拿奖的道路上前进,更不要为了让孩子成为诗人而刻意去激励他写诗。“在功利的包裹下,任何人都写不出好的诗。为写诗而写诗只能变成方仲永。”

  组委会介绍,将最好的文化与基础语文教育对接,释放孩子未被污染的语感、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孩子学会并习惯真实、自由、有趣地表达,这才是小学生诗歌节举办的初衷。

  记者观察 美的历程

  在小学生诗歌节决赛那天,我在考场门口听到许多家长对孩子这样说:“好好考。”尽管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工作人员都一再避免出现“考场”、“考试”这样的名词,但无疑,许多人仍将其当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语文测验”。

  有位家长在谈到让孩子参加诗歌节的初衷时说:“希望诗歌能助他冲破应试教育的樊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理想者的异想天开,长期的应试体制带给孩子的影响怎么可能因为写几首诗便消失?但如果换一种角度思考,这更可看作是一个理想者脚踏实地的实验。美的历程,小到一个孩子的审美教育,大到一个社会的审美养育,都是一项漫长得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的过程,然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追寻美的脚步始终需要踏出。将最好的文化与基础教育对接,小学生诗歌节所做的不是对孩子说教“该怎么写诗”,也不负责培养诗人,只是在孩子尚未失去对语言天生的敏感之时让他们充分享受语言之魅,并发自内心地接受这种纯粹的美。

  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或许可把小学生诗歌节看作是一次“抛砖引玉”的实践,社会的审美养育不可能通过一个活动的力量实现,但小学生诗歌节却让更多人在关注物质、名利之余,开始关注一些“务虚”的无用之学。当社会的审美意识开始慢慢提高时,改变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记者 吴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