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鄂推“异地高考”,为何舆论少关注

2011年08月17日 13:5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只有京沪等高考竞争相对不激烈的地区推进“异地高考”,才是真正啃硬骨头,才能推动教育公平

  8月15日,《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公布,向有关人士征求意见。记者发现,《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湖北省高中学籍满3年,户口在外省的考生有望在湖北省报名参加高考。(8月16日经济观察网)

  按说,这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在高考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实行“异地高考”的省份,理应引起舆论的较大关注,但在湖北省公布征求意见稿之后,却波澜不惊。舆论的这种反应,细想起来,似也在情理之中。

  客观而言,湖北在高考改革中推出“异地高考”,完全符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但是,作为高考竞争十分激烈、人才流出多于流入的地区,其推进“异地高考”的难度,要远小于高考升学率高、人才流入集中的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进而,这一改革,可能起到的示范作用就相对有限。

  根据湖北省教育部门公布的资料,2011年湖北省高招计划约32万人,其中本科计划约15万人,专科计划约17万人,而今年湖北省高考报名人数约为48.4万人,以此计算,湖北的高考录取率只有66%,本科录取率只有31%。这一数据,根本不能与北京、上海等地的高考录取率比,这些地区的高考升学率已经接近90%,其中一本录取率超过了20%(北京今年达到27%),本科录取率在60%左右。换句换说,在湖北只能上专科的学生,在北京、上海等地完全有可能进本科。即便从全国平均水平看,湖北的录取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33万,计划录取人数675万,平均录取率72.3%。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高考生完全有可能到湖北来读高中,但却不情愿选择在湖北高考,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以便获得更好的升入大学机会。这恐怕是湖北能推出“异地高考”方案,且这一方案并没有遭到多大民间阻力的重要原因。别人在想办法“移民”到外地高考,还会有谁“自投罗网”加入到这么激烈的高考竞争中?

  从有关部门提出要探索“异地高考”以来,社会就将关注点聚焦在流入人口集中的省区,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只有在这些地区推进“异地高考”,才是真正啃硬骨头,才对教育整体公平的提高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笔者并不愿意否定湖北“第一个吃螃蟹”的价值,只要符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改革,都应该大力支持,即便它对整个大局的影响不大,而且,这至少从政策层面,探索了基于学籍的高考报名制度的可行性,并为考生提供了平等的选择机会。

  而湖北推出的“异地高考”方案,进一步提醒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解决“异地高考”问题,一方面,不能只寄望在二三线城市、地区积累经验,这些地区的高考升学形式与发达地区、大城市大不同,而必须直面“异地高考”矛盾最突出、最集中的地区。另一方面,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本质是调整高考利益格局——湖北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所涉利益并不突出——为此,必须在利益格局的重构上做文章。

  在笔者看来,结合大学自主招生改革,同步推进“异地高考”,是探索“异地高考”的最优路径。

  具体来说,可结合高水平大学的自主招生,和高职高专的“注册入学、申请入学”,绕过目前的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实行“异地高考”。在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中,笔试无论是联考还是单考,都是全国一张卷,因此全国各地考生可以不分户籍自主报名,而在录取中,只要摆脱目前将自主招生和集中录取相嫁接的方式,被高校自主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集中录取,就可实现全国各地考生平等参加自主招生。而在高职“注册入学、申请入学”中,更可以建立不分户籍的自由申请入学体系,不论是进城务工人员自己,还是其子女,只要有高中学历,都可以在工作和就读地申请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如此,就逐步建立起全新的招考体系,也推动高等教育实施全面改革。(熊丙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