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学生频“被订购” 教辅书乱象背后存巨大利益链(2)

2011年08月31日 10:21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乱象二:订购什么教辅书,老师很难说了算

  为什么学生们遭遇“被订购”教辅书的现象屡屡出现?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第一高中特级语文教师李东海告诉记者,在学校里,谁掌握着给学生订购教辅书的决定权,业务员就找谁。“有的地方决定权在教导主任,有的地方决定权在业务校长,初中小学的教辅书订购权往往在乡镇街道主抓教育的领导手中。”

  在订购教辅书的过程中,领导会让权威的一线教师看看样书,推荐一两种供参考,教师一般不起决定作用。“谁有权订购,业务员就和谁商量提成和回扣问题。这种交易是普遍情况。订购者绝不会按图书定价订购教辅书的。” 李东海对此既气愤,也无奈。

  乱象三:教辅书水平参差不齐,抄袭严重

  对于市面上各种印着“特级名师”、“金牌名校”的教辅书,长期在中学从事教学工作的李东海老师说:“所谓的名师、名校,多是虚张声势。但凡市面上出现一本质量不错的教辅书,很快就会被盗版,书商们会把它包装成自己的书。”

  李东海告诉记者,教辅图书的封面上常常显示的某教育专家主编、某名校的某名师主编,其实未必,这些教辅资料可能只是挂用他们的名,利用他们的名气方便销售。同时,教辅图书内容雷同,互相抄袭现象严重。李东海说:“每本书的第一版,还会有一些原创的内容,等到第二年,稍微增删一些内容,换个封面就行了。”

  “有的书商还会与订购图书的学校领导或老师达成协议,只要你订购这本书达到多少本,那么这本书的主编、副主编、编委的名字都由你决定署名。这样书商得利,学校领导或老师可得个主编、副主编、编委的虚名,便于评职称。这几年真正由教学一线的优秀老师编写的教辅书越来越少,占不到一半。”提及此事,李东海很愤慨。

  “治散治滥,打盗打非”

  李东海认为可以采取三项措施解决中小学教辅书市场存在的问题,“首先,培训专门的教辅图书编写审定人员,实行资质认定;其次,编审人员对图书要不断修订完善,形成品牌。编审人员对图书负责到底,出现问题,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最后,要创新教辅图书出版发行机制,切断伪劣、盗版教辅编写、出版、发行过程中的利益链条。”

  日前,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通知》围绕“治散治滥,打盗打非”的工作重心,从出版、印刷复制、发行、质量、价格、市场等六个方面明确了规范管理要求。严禁出版单位采取高定价、低折扣形式推销中小学教辅材料。严禁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在中小学教辅材料编写、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等环节,以拿取回扣、索要赞助等方式违规收取费用。

  《通知》规定,出版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选题论证制度、稿件“三审”责任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确保出版物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出版单位要加强对作者专业背景的审核,作者情况须存档备案。根据他人享有著作权的教材编写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依法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

  面对“根据他人享有著作权的教材编写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依法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的门槛,一些教辅图书公司、出版社将被拦在门外。但是,唯有提高门槛,净化教辅出版市场,才能还中小学教育一片蓝天。(见习记者 李 苑 杜 羽)

  【短评】

  教辅乱,乱了很多年。究其根源,无非是利益作怪。《管子》说:“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在教辅图书销售这个链条上,利益攻破了学校,攻破了教师,使他们成为销售渠道中关键的一环。

  渠道本是一个中性词,无论是通天渠,还是小河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当肮脏的利益把学校、教师变为渠道中的一个环节,它就沾染上了肮脏的颜色。伪劣教辅图书如同一股脏水,流经各个管道,最终溅到了学生的身上。利用在学校教育中的优势地位进行销售,不仅让学生的经济利益受损,更会让他们对教师所传授的“道德”、“责任”产生怀疑。但学生绝不是唯一的受难者,凡脏水流经之处,必会留下斑斑点点,它染黑了得利者的钱包,拉低了教师的形象,让孩子受伤,令教育蒙羞。

  日前,随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的下发,各地已积极展开教辅图书市场的治理、规范行动。治乱已经开始,希望教辅图书出版发行的管道中重新涌出清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