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四学生为找工作每节课6元急招人代自己上课

2011年09月17日 05:03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毕业生为争取“实习转正” 每节课6元急招人代自己上课

  名企进南京高校“抢人”比往年来得早,大四课堂频现“空城计”

  “大四急招学弟学妹代课,6元每节!”新学期开学没几天,南京高校的BBS上冒出了很多找人代上课的帖子,言辞恳切。记者昨日调查中发现,大四学生花钱找人代上课,背后隐藏着抢好工作的无奈。为了不耽误学生找工作,不少高校坦言“顶不住了”,只能提前放行。

  记者调查

  如何收费?请人代上1节课花6—15元/节不等

  “急寻下学期有空闲的同学帮忙代上课,6元每节!我不是不想上课的坏孩子,也不是富二代。”近日,在南京一高校校园论坛和人人网上相继出现了这样一个帖子。帖子中称发帖人是一名大四学生,现已经在一家公司找到实习工作,老板承诺干到年底就转正,但是自己学分尚未修满,请求学弟学妹代劳,并且开出了代上课的价格——6元/节。关于代上课的其他要求,发帖人表示“只要帮忙喊到,不迟到早退就行,不想听的可以睡觉。”

  根据留下的QQ号码,记者随后以应聘者的身份与发帖人“悠嘻猴”取得联系,但被告知此帖刚发出去的第二天,该任务已经被一低年级的同学揽下了。“悠嘻猴”是南京某高校08级学生,学的是资产评估专业,早在6月份的时候,她通过投简历的形式进入了南京一家公司做财务工作的实习生。因为工作表现不错,老板承诺只要干到年底,就可以转正。“悠嘻猴”对于自己此举表示很无奈,“没办法,学分没够,还有6门课,每周差不多20节课,但是工作问题也很重要啊,无奈之下才出此下策。”

  “不上课你考试怎么办呢?”面对记者的疑问,“悠嘻猴”告诉记者:“大学里的考试一般都有重点(尤其是文科),只要背背就可以了。”那都读了三年多了,同学代劳是否会被任课老师识破呢?“悠嘻猴”称大学里的老师一般只负责同一个专业的一两门课程,因而每学期上课的老师大都不相同,“只要性别不错的话,那么被识破的概率非常低。”记者随后在百度搜索框打下“代上课 南京”等关键词,随即跳出多条信息,“报酬15元每节”、“50元一天”等信息频繁出现,科目以“高数”为多,其次就是一些安排在节假日的选修课,还有的请求代考试。

  为啥找托?

  很多招聘单位规定要“全职实习”

  记者调查发现,学生逃课实习、找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名企招聘应届生的启动时间越来越提前。早在六月份,很多500强企业就开始面向08级学生进行企业宣讲、招聘实习生的计划;九月份,就有多家大中企业启动校园招聘。而这段时间,很多学生还在学校陆续上课,为了做简历、笔试、面试,很多学生只能选择逃课来试试名企的运气。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招聘单位越来越长期的实习要求。一名正在某外企实习的韩语系学生小王告诉记者,实习单位要求实习期必须要半年以上,当自己告诉老板可能三四个月就要回学校的时候,老板就威胁道可能不让我转正。记者点击应届生求职网的“实习生招聘”发现,不少单位都要求大四学生实习“半年到一年”,很多都规定要“全职实习”。

  南京大学一大四学生小俞告诉记者,大批用人单位的提前涌入打破了自己原有的学习、找工作的计划,自己被迫将找工作的准备提前了好几个月,“我原本打算十一月份再准备的,可是看这个架势,我快招架不住了。”截至9月9日,南大就业中心已经在小百合上公布了近期百家用人单位的招聘宣讲安排,企业招聘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状态。

  大四一般来说都会安排专门的时间实习和找工作,那学生为何要逃课实习和找工作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原来各个院校、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尽相同。师范类、文史类一般大四的时候学校都安排了较长时间的实习,从三个月到半年不等,而这些专业在大四上学期的时候,学校一般都不会安排课程或是安排了较少的课程,相对比较灵活。

  而与此同时,比较让人抓狂的是工科类的一些专业,虽然已经是大四了,但课程表依旧排得满满的。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李办同学向记者展示了一张他的大四课表,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都有四节课,周一下午两节课,加上周三下午一般都是思想教育课,周二周四的晚上还有选修课,加起来差不多30节。更让他郁闷的是“几乎全部是专业课,电气控制、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工程等专业都安排在了大四”。

  记者又询问了南通大学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南京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发现他们所在的工科院校一般都只有一到两周的工厂参观、课程设计等。南通大学的张同学告诉记者,“工科生可能更加注重理论学习吧,这与文史类的专业有很大的不同。”那么对于那些想要提前找工作的工科生而言,便只能选择逃课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