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校车标准起草专家:真正的校车学校都买得起(2)

2011年09月19日 08: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真正的校车不豪华,学校都买得起”

  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已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那么,为何现在众多中小学、幼儿园依然任“山寨校车”横行?家长看不清的,是校车的账本。

  校车的价格,真的比普通客车贵很多吗?“真正的校车不是什么豪华旅游车,其实,我们制定标准时接触过很多一线厂家、学校,可以说一般学校完全能买得起校车,一点也没有问题。”李弢说。

  记者向业内人士了解到,购买一辆普通中型客车,价格在12万元左右,12米长的普通大客车约40万元。与此对比,校车行业目前在我国是起步阶段,厂家在初期产量较小,价格区间在20万元到50万元之间,一辆校车的售价会比同类普通车增加10万元~20万元。“增加的成本主要是安全装置上,包括座椅的阻燃要求、安全逃生窗口,还有,校车上必须配备发动机灭火弹,而且‘长鼻子校车’的发动机是外置的。‘长鼻子’是为了在正面碰撞时缓解冲击。”张强解释说。

  而李弢告诉记者,购买校车比购买一般客车需要多付的钱,10万元~20万元“已经是不得了了,不会再高到哪里去了”。

  在全国率先引进“长鼻子”美式校车的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购置的79辆“长鼻子”校车,能承担5000多名12周岁以下小学生的接送任务,包括两所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购车总费用为2000万元,而2010年德清的教育经费支出为5.5亿元,仅占该县GDP的2.34%,而2012年全国的平均目标是4%。

  校车应成为政府补助的社会服务

  “目前校车是‘买得起、养不起’,这才是学校不买校车最大的原因。”李弢说。

  他详细给记者算了一笔“校车账”:

  一辆公交车可以全天运营,但校车在正常8小时工作时间是封存的,只有在上下学时开动。而且送完孩子上学,回程跑的就是空车了。“周六日不上学,‘五一’、国庆长假不上学,更不要说算上几个月的寒暑假,都要花钱养着空置的校车和司机,运营成本非常高,可以说没法盈利。”

  张强也坦言,养护是校车在我国推广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校车只在早上7~8点及下午5~6点工作,问题是,在这么短的工作时间内,如何创造利润?如何保证资金不流失或保值,能维持学校的成本?”

  “如果要家长出钱,这样算下来,一个孩子坐一趟校车至少得交20元。每天花40元坐车,长此以往,请问家长您愿意吗?”李弢问。

  学者和厂商都认为,校车是有公益性质的,因此,对于这个难解的死结,第一步,应由政府补助解开,第二步,应成立专业机构管理。

  以浙江德清为例,这里采取的是开设公司专营校车的解决办法。校车由政府购买,然后委托专业客运公司代管。校车的收益并不足以维持公司运营,由政府出资补足亏损部分。全县乘车学生每人每次支付1元钱,贫困学生免费。这样的“特权车”引来了网上的一片叫好声。

  “这好比是修盲人用的盲道和腿脚不便的人需要的电梯,政府理应为公共设施买单,但残疾人上了车总要付车钱。家长也应承担一部分学生坐车的费用。”李弢说。

  “第二步,成立专业机构必不可少。”李弢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出行的时候有专门的客运公司,可以买两元钱的人身保险。我们旅游时旅行公司也会代买这个保险。我们在乘坐团体班车的时候,在路上的安全由企业承担。校车也需要有这样一个责任方,即校车公司。这样,在运营及安全方面,才可能畅通无阻。”张强说。

  “一旦有了这个机构,在学校里,责任归学校,出了校门,责任就归校车公司,到家以后的责任归家长。这样明确责任,正规校车才能够更方便地推广。”张强说。

  其实,校车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被政府纳入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比如在美国,已通过了校车安全立法、校车安全管理法律、校车制造安全技术强制性标准,规定校车拥有的路权高于消防车、救护车等。

  “学校作为车辆的采购方,需要在一些政策上得到政府的认可,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补助。据我们了解,在美国,每个孩子每年的校车补助是近600美元,这可以大大减轻学校的负担。”

  8月24日,教育部启动了关于中小学校车运营管理试点的会议,敲定德清县等六个试点县市。

  “如果指望一个要营利的机构去修盲道,然后过一个盲人,就收他5元钱,那么,这条盲道就永远也修不起来。孩子们的校车也是同样的道理。”李弢说。(记者 庄庆鸿 实习生 翟璐)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