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聚焦大学生社工:专业无用武之地 缺乏晋升空间(2)

2011年09月20日 14:11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仅仅为了一个户口”

  在春季的北京社工招考中,共有4.6万多人报名竞聘1000个岗位,热度超过不久前北京市公务员招考13:1的考录比。

  “如果连续两年考评合格,录用人员的户口和档案有望转至北京市区县人才中心落为集体户口,而目前国内包括公务员在内的许多招考,都特别面向基层或看重一线工作经验。”

  社工招考的这两项优惠条件,被认为是社工招考热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初就是冲着户口去的,说实话真不热爱这个行业”,小董对笔者说,当时社工能马上解决北京户口。

  小董大学的专业是法律,而且已经通过了司法考试。大学毕业时去律师事务所才算专业对口,但是为了尽快解决北京户口问题,他暂时放弃自己的律师梦当了一名社工。当时,小董宿舍六个人中有四个参加了招聘考试,四个人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北京户口。最后两人应聘成功,小董在丰台某社区当了社工,另外一个同学被分配到了西城区的一个社区服务站。

  “既然解决了户口,就不奢求工资有多高了。”说到待遇,小董满脸无奈。小董刚开始工作时,工资只有一千多块钱,幸运的是,很快新工资标准出台,工资涨到了2000多。平时他住在亲戚家,能够省掉一大笔房租。尽管如此,小董的工资也仅仅能维持自己的日常花销。

  比起小董,小郑的生活更加拮据。她一个月大概有1700元的工资,仅租房一项就花去1500元,再加上吃饭和其他开销,每个月都是入不敷出,所以她一直还在靠父母资助生活。“每多工作一年,月工资加50,这样加30年月工资才3000多”。小郑的父母这样安慰孩子:“没事,就当花几万块钱买了个户口。”

  社工基本工资比较低,社工福利也很难与公务员相比。社工没有事业编制、没有房补等等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拥有的福利。

  小董所在社区的李书记认为,社工目前能够享受到四险一金的保障,其余的就没有了,跟公务员比差一点。但是,国家对大学生社工是非常重视的,会有政策上的照顾,比如考公务员时会看重社区工作经历。

  缺乏晋升空间

  在我国,社区服务站是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的工作平台,承担政府公共职能,属于街道办事处的下一级组织。

  因此,除非跳槽,否则社工的前途就是当“社区主任”。

  “我们都想好好拓展一下能力,希望以后能够有一番作为。但是,如果一辈子做社工,也就只能在社区干一辈子,没有任何晋升机会”,小董告诉笔者,除了没有晋升机会,他认为社区工作对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并没有太大帮助。

  小董所在社区每天工作六个小时:上午8点上班,11点下班;下午2点上班,5点下班。谈起自己的工作,他说,社工每天接触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比如井盖丢了、树枝压住电线了等等,这些对自身专业素质并没有什么帮助。“在这里待久了,人都变懒了,没什么斗志了,所以要赶紧离开。”

  有媒体调查表示,70.1%的人认为,社工岗位留不住人是因为人们对社工不认同,社工社会地位低。

  然而,社区对大学生也不尽满意,李书记认为,大学生在社区工作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增加其社会阅历。社区工作虽然简单,但是要做好也需要创新能力,而大学生社工的创新意识仍有待提高。

  小郑所在社区的王主任也表示,大学生社工经验欠缺,如果踏实皆干,能力提高快,是理想的社工人才来源。

  社工的春天何时到来

  令人无奈的是,在社工政策利好的背后,是社工成为部分大学生为了解决户口或为考公务员积累工作经验的权宜之计。

  小董正准备辞职去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他觉得那里才能真正发挥他的专业特长。和他一块儿来社区工作的另外两个大学生都在准备公务员考试,随时准备离开社区。

  但是,小郑就不同了。

  “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摇摆、矛盾。”

  一方面她热爱这个工作,想为居民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另一方面,现实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上的差距,以及不得不思考的前途,又让她矛盾。

  “我也不知道以后怎么办,说起未来就特别纠结”,小郑说起自己的社工梦想充满了无奈。大学教育让她对社会工作充满期待,希望能够真正从事社会工作,而不是“替街道跑腿儿”。每当说到社会工作,她都热情高涨,但是回到现实,她又表现得很失落。

  李书记告诉笔者,社工制度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社工流动性强,留不住人才;二是社工专业性差,缺乏经验。这两个问题不解决,社工制度就很难健康发展下去。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努力从工资福利、事业前景和政治地位上,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待遇。

  而且根据北京市民政局消息,北京市如今已有社工2万多人。另据了解,目前广州市共有注册社工服务机构50多家,深圳市有40多家,东莞市有10多家,佛山、中山、江门等地也都有专业社工服务机构存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