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北大推荐生制以孝设槛 高校重孝道难破考核困局(3)

2011年10月14日 09:45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观察

  担忧缘于有暗点

  凡被推荐者就是孝敬父母的,是有孝心的,而“真的是这样的吗”,恐怕每个人心里不由都会打鼓。“百善孝为先”,推荐一位高材生,“孝敬父母”成为必要的清规戒律,必须跨过的门槛,这没有错,也是群众给予掌声之处。毕竟,倘若被推荐者连最起码的孝敬父母都做不到,谈何全面发展,更不用说是一块璞玉。

  但焦点在于,让是否孝敬父母成为推荐的必要条件令人担忧。试想,倘若只一味重视向学生灌输孝敬父母,难免会造成一种假象,只要有孝心就行,其他譬如是否有服务大众之心皆置之不理。那么,基于此,无疑就是培养一个利己损众之人。

  进而论之,如要让“校长推荐”得到群众鼓掌,单靠考核是否孝敬父母,是远远不够的。人们更关心的是,在整个推荐过程中,是否存在暗箱操作?

  孝敬父母成为推荐考核的新标准并没有错,却为何引起争议呢?看来,更需要完善和关注的是“校长推荐”制度,这个制度本身可能存在的不透明之处,让群众担忧推荐无公信力。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不给推荐上北大留下暗箱操作的死角,不让是否孝敬父母的考核落空,还是要从整套推荐制度上进行完善,堵住可能存在的漏洞,让每一个被推荐者都是大家心悦诚服的候选人。同时,还应辅以相应的监督投诉机制,在保证有第三方发挥校正航向力量的同时,也给不同的声音一个表达和伸张的地方。唯如此,才能使校长推荐制结出丰硕的果实,从而不负北大在推动社会新风和正气中应担当的责任。(林耀琳)

  评判

  好事可能多磨

  此次北大规定“不孝敬父母”不得推荐,是对素质推荐要求的细化,也是对推荐要求的完善和补充。人的素质高低决定国家的创新发展水平,近百年来,我国的知识领域少有世界一流的创新成果,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高素质人才。

  尊重父母是人最基本的素质,关心他人、公益活动、遵纪守法等是社会最基本的素质,这“两个最基本素质”是造就高才的必要条件。北大素质选择没错,但能不能“如愿以偿”,还充满变数。毕竟这“两种最基本素质”并不能显性写在生源脸上,而是“写”在校长“嘴上”,轻而易举就把北大忽悠了。如何建立公允的素质评价机制,如何程序透明、评价公开、引入社会监督,如何远离暗箱操作、官僚腐败等,则是“素质推荐”成功与否的关键。因而,“不孝敬父母不得推荐”上北大仍然要“好事多磨”。(童克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