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卵子买卖背后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2011年11月15日 10:1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京报》报道,北京存在由多家中介操控的“卵子黑市”,形成包括体检、取卵、代孕等多环节的黑色产业链。他们瞄准北京高校,对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女生卵子更是出价数万元。中介牟利的背后,凸显国内针对捐卵、代孕等缺乏完善法律法规和系统社会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包括卵子买卖在内的各种器官买卖是违法的,之所以如此,原因除报道中提到可能对女性健康造成损害之外,还包括伦理和社会问题。

  卵子买卖的最大赢家不是提供自己卵子的女性,而是那些中介机构。例如,现阶段,卵子买卖的中介机构所获得的报酬是供者的10倍。而且,由于中介机构只是为了利润而介绍生意,因而在操作上并不专业和科学,在管理上也不严格,容易让供者和受者都可能受到损害。如,体检不严不仅可能导致一些严重传染病,而且最有可能的是一些遗传疾病得不到筛查而遗传给后代。

  不过,卵子买卖的最大伦理和社会问题是造成未来后代的乱伦。根据人类婚配原则,无论是供给他人精子还是卵子,一名供者至多可提供给5名受者,否则他/她的后代就有可能在未来存在兄妹或姐弟结合的血缘婚配问题。黑市中的卵子买卖,既无登记,又无数量限制,在未来很有可能造成血缘婚配的麻烦。

  有人或许认为,如果对卵子买卖解禁而加以严格管理,不就可以避免以上问题吗?其实,若解禁,问题只会增多不会减少。例如,为了获得供者的卵子,一些中介机构甚至富有者会在合法的旗号下采取各种手段,强迫和偷偷摘取年轻女性的卵子,形成种种犯罪,这种情况早就存在于国内外的器官买卖市场了。

  因此,对于卵子买卖,有关部门应严厉打击。当然,为了帮助不育不孕患者,也提倡无偿捐赠卵子和器官,并像建立器官移植分配与共享系统一样,建立卵子和精子公平、公开的分配与共享系统。如此,方可治本。(张田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