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就业率绑架专业设置助长教育浮躁

2011年11月23日 09:26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一份文件,我国将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人才市场的结构性冷与热,基本可视为经济结构的风向标。其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强力冲击,给“以就业率论英雄”的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之难。“趋热避冷”,无论是从高校的微观利益与地方的“准微观”视角看,都已成为近乎必然的选择。但是,从教育规律的角度说,从国家宏观的层面说,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如果一味“趋热避冷”,后果也是不难想象的。

  后果一,高校专业设置的调整,不可能真正跟得上市场产业结构的调整,如果总是在产业结构的屁股后面不断进行专业增减,高等教育就只能是越来越被动。经济门类有大有小,有长线有短线,无论是“上”还是“下”,充其量也就是个经济问题,后顾之忧相对简单。而与实体化生产经营相比,教育的运作规律却有着很大不同。一个学科尤其是“品牌学科”的成长,没有几十年的积淀是不可能的。学科变动过快,先不用说“速生速死”必然带来的浅薄与粗陋,对因赶不上产业结构“时间差”的学生们来说,也是一种不负责任。

  后果二,专业设置争相“趋热避冷”,难以保证全国高校在此问题上不“集体走极端”,专业设置严重失衡。以中国之大,很多事情启动比较慢,可是一旦启动,惯性也比较大。而且国人历来有走极端的传统,如果全国高校一窝蜂般跟着市场走,那么国家需要的基础学科、偏门冷门势必雪上加霜;平时很冷、但在关键时期又很热的专业必然无人关注。专业的冷与热,从来都是相对的。作为微观的高校,追些热门还情有可原,但是如果连教育部也对此缺乏应有的清醒,不进行必要的“冷门储备”,一遇特殊时期、特殊事件,被动是不难想象的。

  后果三,扭曲专业对就业的影响权重,助长浮躁之风。众所周知,就业率的高低,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现象,和所学专业的关联,往往并不密切,即使当今公认的热门专业,“毕业即失业”的同样很多。如果非要以就业率来衡量专业前景,那大学就只能沦为技校了。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什么要把教育视为立国的根本?那是因为系统教育的价值,绝不是向学生传授那点专业知识,而是对学生进行的全方位素质培养,在高等教育阶断尤其如此。引申来说,就业率高不高,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过硬,学什么专业并不重要。那种为了短期就业指标而不断调整专业的做法,其实是一种舍本逐末。此外,“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这样的指标,在造假成风的现实中,又有多大的参照价值呢?(马龙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阚枫】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