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对话免费午餐项目发起者:用公益弥合社会割裂

2011年11月25日 11:1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对话免费午餐项目发起者:用公益弥合社会割裂
    11月7日,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大港小学“免费午餐”开餐。萝卜肉丝、白菜粉丝、米饭和一个鸡蛋,学生们第一次在学校吃上了丰盛的午餐。学校113名学生中60%是留守儿童,最远的家离学校近5公里,中午不能回家吃饭。“免费午餐”计划由国内500多名记者及几十家媒体共同发起,倡议为贫困学童每天捐赠3元,提供免费午餐。本报记者 杨姣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核心提示

  免费午餐项目,被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前司长、北师大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称为“中国慈善史上的一件大事”,“时间之短,效果之大,在欧美等国也找不到这样的先例。”

  王振耀对媒体说,免费午餐项目做得最好的地方是让政府与社会实现了良性互动,成了一次多赢的公益行为。“因此,在对待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时,我们不要对抗,也不要等,可以以理性、建设的理念自己动手先做起来,这样才能推动社会进步,才能真正改变历史。”

  免费午餐项目的成立,源于媒体人邓飞及其团队的努力。他和国内数百位记者共同发起了这个项目。7个月过去了,免费午餐项目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也让一路艰辛走来的邓飞有了很多切身的感悟。

  近日,他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讲述了免费午餐项目的历史和他的个人感悟。

  支教老师不敢在教室吃饭,因为孩子会眼巴巴地看着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什么想做免费午餐项目?

  邓飞(以下简称“邓”):今年2月,我参加天涯论坛组织的一场活动。有一位来自贵州毕节黔西县素朴小学的支教老师名叫蔡加芹,被天涯网友评选为“中国最美支教教师”。在说起支教生活时,她说,她不敢在教室吃饭,因为孩子们闻到香味就会眼巴巴地看着她。她只能把饭端回宿舍,关起门来悄悄吃,因为她害怕看到孩子们的那种眼神。

  听她介绍后我才知道,原来,这里绝大多数小朋友都吃不上中饭,他们下午4点半放学回家才能吃上饭,但很多小孩回去的山路超过十里。这话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想亲自去看一眼。

  记:你很快就去了?

  邓:没有,我是3月底去的。恰在这期间,《新世纪周刊》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了贫困地区孩子营养不良的问题,让人心酸。我还得知,印度政府为解决小学生吃饭问题,早在10年前就推出了免费校园午餐制度,已让1.2亿名小学生午餐吃饱,还提高了教育普及率,而中国目前没有这样的计划。我意识到,我应该集合力量,保障中国贫困地区孩子的福利,他们需要一顿免费的午餐。

  记:实地考察的情况如何?

  邓:我3月26日到黔西县,不仅去了素朴镇,还去了更穷的太来乡,那里有个乌江小学。到了以后真难受,乌江小学有149名学生和30名幼儿,都没有午饭吃,靠喝凉水充饥。老师说,因为饿,学生下午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当时我们一共考察了四五所学校,其中就有第一所免费午餐全覆盖的沙坝小学。我去考察的时候,就已经想好要援助一个学校,甚至有计划要谋求建立标准化模式来推动中国贫困山区免费午餐计划。

  记:推动这一计划,你的资源来自哪里?

  邓:微博。微博能聚集起良善的力量,帮助别人,改变社会。只要有人愿意去做,就很快能积聚跟你想法相似的人的力量,大家一起去做一件事。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通过微博获得了很多不可思议的支持。

  有段时间,我关注了很多不幸的孩子。我发现,每次一介绍他们,就有不少人给我发私信,表示愿意捐款或者收养,也有医院等机构跟我联系,愿意免费治疗这些孩子;还有很多机构来找我探讨病患儿童救助的制度化、常规化问题。这让我看到了微博世界中所释放出来的巨大善意,如果好好地利用这些善意,我们能做更多的事。

  记:做免费午餐项目也是如此?

  邓:对。我在微博上发布乌江小学的情况后,很快就有朋友打来电话,说他已经说服一批企业家迅速筹集了一笔款,以支持发起针对中国贫困山区学生的免费午餐计划。这让我很感动,同时也坚定了推进这一计划的信心。

  有人问我,为什么做起了免费午餐项目?我总结说,我本来想去贵州建一个学校食堂,结果发现很多学校都需要帮助,就在微博上呼吁帮忙,结果大家很帮忙,把事情办好了。大家的热情很高,我又得把更大的事情办好,结果就成了现在这样子。其实,我只是个执行者,受到大家的信任和帮助,为他们去执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