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规范学科竞赛的实质是规范办学行为

2011年12月01日 13:45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北京市教委近日下发通知,严禁各区县教委和各中小学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报名参加各种学科类竞赛活动,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通过学科竞赛或参考竞赛成绩来选拔学生。这“两个严禁”,道出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学科竞赛泛滥的问题,发出了规范办学的明确信号。

  北京市教委通知的缘起,正是“希望杯”数学竞赛出现问题。通知指出,一些单位在北京以举办“希望杯”数学竞赛名义,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学生组织开展全市性学科竞赛,收取报名费并向学校按比例返还,并称将从选拔的优秀学生中向高一级学校推荐。这样的举动,使学科竞赛蜕变为某种程度上的敛财活动。

  “两个严禁”的实质是规范办学,对各级学校进行依法管理。学校有组织地参加这类社会化的竞赛,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规定动作,学生和家长只能被动参加。而将竞赛成绩与选拔学生挂钩,将产生强烈的“指挥棒”效应,实质是利用手中的选拔特权为竞赛活动“撑腰”,是对广大学生和家长变相“绑架”。

  竞赛活动与学校的“联姻”,早就引起社会不满,也引起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如北京市2003年12月就下发通知,要求严格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竞赛活动。江苏等地严格控制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2008年起全面叫停面向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学科类竞赛活动。足见规范学校与竞赛活动的关系,需要持续发力。

  作为竞赛,一定程度上能够检验某些学生某些方面的才能水平。但正由于是竞赛,所以并不适合所有学生。让竞赛活动以民间形式存在,让学生视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无疑才是科学的态度和做法。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方面理应认清自己的本分,做理性的旁观者和学生利益的维护者,而不是商业活动的参与者。

  规范办学行为,使主管部门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后续的严格监管。这就必须让那些涉嫌参与了“希望杯”误导公众的学校曝光于公众面前,更要让相关的违规者受到处罚。只有这样,才能使整治落到实处,杜绝类似情况出现。(李代祥 王思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