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切勿简单复制棍棒教育

2011年12月06日 14:1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报日前报道了连南发生的14岁少年弑母杀妹的惨剧,后有专家分析认为,该起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体罚式的家庭教育。该案中,作案少年自小学习成绩不错,父母对其期望很高,但每当犯了小错误,就会遭到家长的体罚,跪搓衣板或被扇巴掌。上初中后,孩子迷上网络,并因此多次被家长打骂,父亲找不到人就去网吧,看到孩子就是一巴掌。案发当日前晚,母亲看到孩子抽烟并要将此事告诉父亲,孩子在其父回来前的晚上将母亲杀害,其妹妹因过来制止亦被杀害。随后有媒体采访孩子的同学了解到,因父母不让其上网,该少年曾说过要“报复父母”,和父母“决一死战”。

  体罚式的家庭教育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成材”等都是代代相传的教育子女的方法。虽然近几年,社会提倡教育引导孩子,少用慎用甚至不用家庭暴力,但打骂式教育简单、见效快,颇受中国家长们欢迎。今年年初,美国“虎妈”著书《虎妈战歌》宣扬她的育女理论——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方法教育女儿,在此方法教育下女儿被哈佛大学录取;香港商人“狼爸”用《所以,北大兄妹》一书宣传他“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体罚教育理念,四个儿女中三个进了北大。打骂式教育似乎又受到人们的追捧。

  就在此时,连南少年弑亲案给打骂式教育敲响了警钟。笔者认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打骂式教育的弊端有目共睹,专家分析认为,连南弑母杀妹少年并非禽兽不如,他就是因为长期受到家庭暴力致心理压抑,与父母出现隔阂,上网排解又被父母打骂,导致恶性循环,对父母产生憎恨,才做出了残杀亲人的举动。虽然“虎妈”、“狼爸”以体罚的方式让孩子进入哈佛、北大等名校,但进入名校并非意味着成功,孩子因长期被打骂形成的压抑、依赖性强、创新意识差、受挫折能力差等个性可能会让孩子从名校毕业后仍然很平凡。

  体罚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如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不准孩子上网等,且不说“多上兴趣班、不准上网”等是否正确,家长若想贯彻这些意志,孩子稍有出轨,体罚效果可以立竿见影,所以父母才会如钟爱打骂方式。但是,笔者认为,越是简单的就越难有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学界一致认为,用打骂来让孩子屈服,让孩子听从“父母的话”,结果孩子表面上是“听话”了,但实际上心里会与父母产生隔阂,而且长期在打骂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其心理会有很强依赖性。“狼爸”的儿子曾公开说:“记忆里只有一次可以毫无顾忌地玩,真希望这样的生活能在童年里多出现几次,我们失去了童年时该有的快乐。”

  1000个孩子有1000种教育方法。如何找到适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方法,需要每个家长去摸索。在一定程度上,父母的知识水平决定了孩子教育方式的优劣,正确的教育方式需要父母有很高的素养和学识。在清远本地,笔者经常听到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教,打不得、骂不得,非常调皮、不听话,并会染上上网吧、逃课等恶习。笔者建议家长,现在的孩子接收的信息多,孩子会质疑父母,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切莫一气之下体罚孩子,要以道理让孩子知道不良行为的害处并自觉远离不良行为。这个过程可能不能一次奏效,需要父母的耐性。毕竟,孩子是否成材与父母投入精力的多少是成正比的,简单的体罚教不出成功的孩子。 张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