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透视“就业率低于60%专业停招”:利兮?弊兮?

2011年12月09日 10:12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60%成为公众关注的“热词”。

  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一时间争论不断。支持者主张,这体现了教育部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和规模的勇气和决心;反对者认为,“不能将就业率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考核依据”并提出“这会助长高校就业率造假”的担心。

  “60%”,利兮?弊兮?

  Why

  为什么会有“60%”的标准出台?

  将就业率与专业调整相挂钩,并不是第一次。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一直有类似要求。而针对综合类院校,教育部也早在几年前透露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就业率与高校其他工作联动”的思路。

  2004年底,教育部在“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表示,坚决调整过多、过滥甚至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科专业,对连续2年就业率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2009年年底,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再次强调:“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要客观分析,区别情况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整”。但当时,并未对“就业状况不佳”的具体“达标线”作出要求。

  为什么一项被认为是高职院校“紧箍咒”的规定,如今要戴在综合类院校的头上?为什么时隔几年之后,教育部明确提出了“60%”的“及格线”呢?

  “或许是因为目前时机合适了。”中南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蒋直平认为。

  “7年前,将专业设置与就业率挂钩的做法并没有有效改变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反而催生了高校就业率注水与造假,一些高校从生计出发——招生计划意味着学校的学费收入和相关老师的饭碗——不但编造就业数据,还出现大学生‘被就业’和‘被要求就业’的乱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介绍。

  “我们把目光追溯到高校扩招之时来审视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了。”有专家指出,“当年高校扩招,为了容纳扩招的学生,很多学校将原来的教研室升级为专业,部分工科院校也开设了文科专业,这是应对现实需要作出的选择。但是,经过一段时期的市场检验,这些专业并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成为‘鸡肋’专业。社会的现实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都呼唤学校‘壮士断臂’”。

  “尽管我们无从得知60%经过了怎样的论证,但是可以肯定地说,60%的标准对于重点院校来说并不构成压力,教育部对于本科教学优秀的评价标准是就业率达到80%。很多重点院校在招生时,如果专业就业率低于90%,家长和考生就不会选择该专业。从这个角度来看,60%的及格线,并不是针对一本院校,而是对二本院校、三本院校和高职院校来说更具针对性,而这些院校的确面临着毕业生就业率不理想,以及背后折射出来的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规模过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确到了必须要调整的时候了。”蒋直平介绍。

  记者了解,如今,不少院校已开展隔年招生等根据就业率调整专业设置及其规模的做法。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