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专家:自主招生选报应理性,保证高考才是硬道理

2011年12月13日 15:3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高三学生小陈在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报上陷入了两难:她心仪的三所重点院校分属“华约”和“北约”联盟,而在今年的高校“掐尖战”中,两大联盟之争“故伎重演”,让笔试“撞车”。几经衡量,小陈无奈放弃了“华约”联盟的报考……

  今年,各校自主招生“掐尖战”相比往年更为激烈:先是10月底11月初,北大、清华率先独立公布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和“新百年计划”;再是12月初,“华约”、“北约”以及卓越联盟终于解开“散伙”的猜疑,集中公布了2012年自主招生政策;而一些游离在联盟外的众多高校近日也陆续公布相关政策。

  继三大联盟的自主招生方案在近日面市后,各高校的新政已尘埃落地,随之进入报名申请阶段。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政策要求,越来越多的选择机会,不少师生却表示应接不暇。华师附中校长吴颖民明确表示,学校不会刻意给学生“定位”,但会引导学生理性选考;另外,不少学校表示,无论自主招生办法如何改,高考备考模式都不会变。

  有业内人士提醒,自主招生并非适合每位学生,学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报考;另一方面,无论自主招生通过后获得何种优惠,都建立在高考分数的基础上的,考生们切勿因此扰乱了正常的复习。

  - 各方对策 -

  选考派

  政策突变 笔试“撞车”难选择

  省实验中学高三学生小陈最近为自主招生考试的选报而苦恼。成绩历来处于班级中上游的她拥有器乐特长,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冲击心仪的高校则是她的“大计划”。因此,早在去年,小陈就开始留意各高校的自主招生动态,并挑出了几家重点“突击”对象。

  “我的目标是想冲冲北大、人大及中大。”小陈说,10月底时,北大率先出台“校长推荐制”的实施方式,当时看到学校有2个推荐名额的时候是先“喜”后“悲”:“喜的是学校推荐的名额多了,希望就大了。后来想想,自己的成绩和特长水平都不是特别出众,仅仅2个名额不太可能轮得上自己。”几个星期后,人民大学又推出了“校长直通车”计划,省实同样拥有1个推荐名额。但几经思量,小陈最后还是没有毛遂自荐。

  此后,她把希望投注在迟迟没有公布的自主招生联盟政策中。小陈说,11月底时,很多媒体透露教育部不满自主招生联盟的考试政策,联盟有可能瓦解的风声传出,后来南开大学又宣布退出“北约”,使联盟考试是否继续扑朔迷离。“当时真的很害怕联盟会瓦解,要是瓦解了,不知道会出什么新政策,说不好还要‘赶京赴考’,所以那段时间挺忐忑的。”直到12月3日,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联盟几乎在同一时间公布了2012年自主招生选拔的办法,小陈的心结才得以解开。

  不过,她随之又陷入了迷茫:由于笔试时间的冲撞,她只能选择属于“北约”的北大、中大,或是“华约”盟友之一的人大。“去年两个联盟是错开时间进行笔试的,没想到今年又‘故伎重演’了,我们考生真的很被动啊!”为此,小陈这几天咨询了不少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意见,更召开了“家庭会议”讨论如何选报。最后决定忍痛割爱,放弃了人大自主招生的报考,而选择了冲击“北约”。

  小陈告诉记者,她选报的3所学校分别是北大、中大和武大,好不容易准备好申请材料,接下来就是等待初审结果,和学习各种“面经”。“要说不影响复习是骗人的,一波又一波的新政出台,心情也会跟着波动!不过自主招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机会,要是成功获得优惠条件就不算浪费时间。”

  弃考派

  条件不符 无意“陪太子读书”

  当如小陈这样的学生正紧张地为自主招生的申报备考时,还有一群高三学生对于这场硝烟弥漫的“掐尖大战”却淡然处之。“自身条件不适合报考”和“投入产出比不高”成为了他们对此“无动于衷”的理由。

  同为省实高三毕业生的小林告诉记者,虽然时不时会在媒体上看到今年自主招生推出各种新政,但她还是不打算报考。“我成绩一般,也没有什么突出的特长,报了也是‘陪太子读书’。”小林听说,自主招生考试“战线”拉得很长,从报名、笔试到面试要“折腾”好几个月;另一方面,还要准备申请材料、填表等。“要是报考了,肯定会全力以赴,这样就会占用了复习的时间和精力。”

  小林还给记者算了笔账,以其心仪大学人民大学为例:去年有接近2万人报名,获得笔试资格的只有4500余人,进入面试的剩下1400余人,最终只有780余人获得自主选拔资格。这个不到4%的获取资格率让她“望而却步”。“关键是,这几百人也只是获得或多或少的优惠条件而已,真正能否考上还是要看高考发挥呢!”

  作为自主招生进校的过来人,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姗姗对此也有同感。成绩向来优秀的她当年也参加了多家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并曾经纠结紧张。最后,她的高考成绩高过了她所报考高校的专业分数线。“其实,当时老师和家长都劝我不要凑热闹,高考只要正常发挥就可以如愿入读心仪大学,但那时半个班的同学都报了,大家都觉得有分数优惠干嘛不报?所以我也随大流了。”

  姗姗说,事实上,她们班上最后得到优惠条件的只有三个人,而且都是不需要降分就可以读名校的尖子生。“现在想起来,我觉得当时很多人都很盲目,事实上,自主招生是真的增加了大部分学生入读名校的筹码?还是高校间抢生源的策略?真的要重新衡量。”她建议师弟师妹,一定要估量好投入和产出的比率,客观估计成功率,不要“人报我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