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杨振宁批评中国教育太注重训导 学生不管闲事

2011年12月18日 01:01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天,杨振宁在清华大学与学子们对话。本报记者范继文摄

  本报讯(记者周逸梅)昨天,4名耄耋之年的泰斗级大师——杨振宁、吴良镛、冯其庸、欧阳中石聚首于清华大礼堂,应邀参加由清华大学学生会组织的“清华大学时代论坛”。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著名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吴良镛,著名诗人、文史学家冯其庸和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四位大师的年龄总和达到350多岁。科学、人文和艺术领域大师同台碰撞思想火花,并与学子对话。

  杨振宁说,中国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大一时就较为成熟,而至少1/3的美国学生到大一时还没开窍。“但中国教育太偏重训导,这让中国学生有个很大的缺点:太专一,不管闲事”。

  杨振宁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倾囊相授。一是“渗透式学习”,多听听外领域的讲座;二是多和同学讨论问题;三是广泛获取知识,多去图书馆;四是应该尽早认清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朝这个方向发展。

  >>大师语录

  杨振宁:选好发展方向

  学习什么学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走向正确的领域。我们应该选择大有发展的学习方向,而不能选择穷途末路的方向。

  欧阳中石:艺术是求美

  艺术是什么?现在看来,艺术就是求美。艺术是人生缺少不了的学科。科学要有艺术的灵感,艺术让科学更美,嫦娥奔月看似神话,科学让它实现。

  吴良镛:一切源于生活

  不论什么学科,最重要的生活,是社会生活,因为生活不断对你提出要求。如果从方法论上说,以问题为导向,看看社会有什么问题。

  冯其庸:做学问莫怕苦

  我十次去西域,最后一次上高原已经83岁,最终考证了玄奘归国路线。做学问很辛苦,需要毅力和决心。人文要求善求真,现在很多文章,看了让人实在不放心。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巫峰】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