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凸显 冀教育资源均衡化解题(2)

2011年12月29日 09: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北京市教委官方网站的2011年工作要点中,有很多相当细致的计划,比如增加2.1万个幼儿园的学位,但与打工子弟学校相关的,只有“继续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支持民办打工子弟学校规范办学”,没有提到与停办有关的任何计划。

  直到整个事件甚嚣尘上,北京市相关部门才对该事件进行了回应,而此时,距离打工子弟学校收到停办通知,已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距离新学期的开学也仅剩十来天的时间。

  据教委新闻发言人的回应,北京三个区共有24所流动人口自办学校面临拆迁,涉及在校生1.4万多人。三个区已经制定和采取了分流学生的方案,并逐步到位。分流安置中掌握“三先三后”的原则,即:先拆民居后拆学校;先有安置分流方案后组织具体实施;先分流安置后拆校舍。

  但这种慢三拍的回应显然对于平息事态用处不大。

  局面还是有点儿乱。

  开学前,海淀区几所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已经迅速地被分流到了5所公办学校,政府此前强调的非京籍适龄儿童少年,需要备齐“五证”才能在京借读的规定,在海淀区的分流中不再成为必要条件。朝阳区的打工子弟学校有的关停了,有的则“顶风”开学了。大兴区西红门镇的几所学校则在8月20日前后收到了“继续开学”的通知。

  但是这些被判“死缓”的学校的举办者心里并不踏实,因为早在2006年和2010年,他们就收到过教委开具的“规范保留学校”的书面证明,“证明都没管用,现在啥都没有只是口头上说说,谁知道啥时候又要拆了。”一位姓张的校长说。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还延伸到高考。

  就在这场风波稍有平息之际,10月底,一份由20多位随迁子女家长共同起草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向社会公布了。方案建议,应“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不再把户籍作为高考报名的限制条件,高考报名资格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等标准认定。这个被媒体称为“异地高考民间方案”的发布会,得到了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等多名专家学者的支持。

  事实上,关于高考户籍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就在这个民间方案公布的前3天,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中国法学会教授郭道晖、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海波等15人联名向总理上书,建议立即废止教育部关于高考户籍限制的规定,将高考报名条件改为考生的学籍所在地,并实行全国统一高考,同时呼吁取消大学招生的地域歧视。

  在更早的3月,北京有家长向教育部递交了有关异地高考的建议书。

  表面看,大家热议的是打工子弟学校该不该取缔、有没有分流措施、高考报名是否应该与户籍分离等问题,但从更深层次看,追求的却是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化和获取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化。而这,关键取决于政府面对这些问题时是否能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是否能够具备依据政策而又不囿于政策的智慧。(冯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