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媒体回顾2011年教改历程:热点难点问题渐趋缓解(2)

2012年01月11日 14:31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直面现实,热点难点问题渐趋缓解

  一年多来,全国教育系统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扎实推进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工作。目前,各项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正趋于缓解。

  为回应社会热切关心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教育部组建了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等16个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和系统论证。

  为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全国启动实施了第二期“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2010年、2011年中央投入50亿元,重点改善学校食宿条件,提高农村初中巩固率。国家还启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为缩小高考招生区域差距,教育部扩大“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规模,2011年安排15万人,由北京等15个省市承担,面向河南等中西部八省区招生,各协作计划输入省普通高考录取率比2009年平均提高了9个百分点。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得好不好,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深入度、老百姓的满意度是其重要的衡量指标。”在这个思路的指引下,各地直面现实问题不回避。学前教育“入园难”、减负、义务教育均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等一个个困扰教育领域多年的“老大难”,正在逐步破解——

  山西省坚持“划片、就近、免试”入学原则,实行初中一年级招生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实行不设重点校、不分重点班,将均衡编班、均衡配备教师作为规范性要求,实现了从注重分班后的“严查”向分班前的“引导”转变;

  为做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减负”工作,山东省规定不得设立各种形式的重点学校,不得在适龄儿童少年进入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时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和测查;

  上海、江苏等省市积极推进不同形式的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分类入学考试试点,在坚持统一入学考试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方式,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

  一项项举措的出台,一道道难题的破解,在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同时,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在日益改善。

  据国务院七部委治理办信访统计,反映义务教育阶段有偿补课的信访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比2009年下降9.6%,2011年比2010年下降11.5%;反映义务教育阶段教辅材料散滥问题的信访数量,2010年比2009年下降29.3%,2011年比2010年下降18.3%。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