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卢龙出现“大学生村” 奥妙竟是“葫芦哲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河北卢龙出现“大学生村” 奥妙竟是“葫芦哲学”
2009年06月19日 17: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秦皇岛6月19日电 (王宝德 )河北省卢龙县一个不见经传、仅有170户人家的小村庄,走出来180名大学生,其中82名本科生,还有一名清华大学的博士。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刘田各庄镇孙田各庄村。

  是什么“秘笈”造就了今天“大学生村”的传奇?在孙田各庄村,流行着一个“葫芦哲学”。“同样是种葫芦,有文化和没有文化的就是不一样,有文化的,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能使一颗秧上结出10到20个葫芦;没文化的就差劲了,顶多也就能长7、8个。”村主任张胜友用朴素的道理诠释了文化的重要。

  在农村,像孙田各庄村这样人人把文化“高看一眼”的村并不多见,而为了儿女上学宁肯卖掉自家住房的事更为罕见。该村已逝的村民孟庆元就是卖房在供自己三个孩子上的大学,小女儿孟金铃考上大学的时候。大姐二哥大学还没有毕业,懂事的孟金铃突然想到不上学的念头了。父亲知道后生气地说:“饿死放猪的,饿不死念书的。别人家的孩子都上大学,咱家孩子要是上不了,爸觉得丢人,所以这个学说啥也得让你上”。他把能借到钱的亲戚朋友家都走了一遍,可是要交纳学费还是不够。

  “卖房!”这是孟庆元下定决心后,和妻子斩钉截铁说的一句话。听到要卖房,妻子直掉眼泪:“在农村,卖房是丢人的事,会被别人认为没本事,日子越过越倒退。”孟庆元可不这么想,他说:“房子卖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盖上,而上学可不是啥时候上都行,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这可是孩子一辈子的事!”在他的坚持下,一套老房低价出手,加上从亲戚朋友借来的,总算凑足了3个孩子那一年的学费。几年后,孩子两个在北京,一个在石家庄工作,他们终无愧于含笑九泉的父亲。

  没有文化的人是可怜的,没有文化的村庄是枯萎的。文化可使村民增底气、长志气,文化可使村庄生灵气、旺人气。文化是一个村最殷实的家底,是一个村谋求发展不竭的动力。孙田各庄村两委对教育历来十分重视在。建起了当时全县最漂亮的小学教学楼,购进了教学器材,安置了取暖设备。建图书室,免费向村民和学生开放。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生活”,这句话在今天的孙田各庄村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村里毕业或没有毕业的大学生们,从四面八方带来了致富信息,带来了外面的新事物、新观念、新气象、新生活。每年寒暑假,这些学子们回到家乡,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于家乡经济、文化、法制等方面的建设,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手把手地交父辈们学电脑、上网寻求致富信息。 父辈们虚心地向有知识的晚辈学习,搞养殖、盖大棚、找销路,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小日子过得是红红火火,有声有色。

  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万元,孙田各庄俨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村里投资二百余万元进行了文明生态村创建,建立了高标准村民服务中心和村民文化广场,村民中心设立了大学生档案、图书室、宣传橱窗,每条街道都设立了文化墙。“至善莫如教子,至乐莫如读书”之类的真理为孙田各庄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氛围,更有很多邻村的村民来孙田各庄讨教“教子成龙”的秘方呢!

  “接天莲叶无穷碧,今日小村别样红”。走进如今的孙田各庄村,一座美丽如画的街心公园镶嵌在村中央:小桥、流水、绿叶、娇荷…..让人目不暇接。道路硬化了,路灯亮了,庭院整洁了,说话讲究了……现在村民就像生活在城市一样,正如村支书孟凡勤所说,“村里打麻将的少了,学科技的多了;靠墙根的少了,抓挠钱的忙人多了;无聊扯闲话的人少了,说话做事讲品位的人多了!”

  近年,孙田各庄先后被评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有文化撑腰,孙田各庄村的奔头无穷尽。(完)

【编辑:宋方灿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