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生在香港的大学生活:港大给我们自由(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内地生在香港的大学生活:港大给我们自由(图)
2009年10月21日 09:02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内地学生参加新生训练营。聂宗瑶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走进香港大学一个多月,我尝试着从日常生活中管中窥豹,感受一个学校所给予学生的最大影响,或许是其人文氛围。

  港大给我们自由:

  宿舍从不熄灯断网

  教授学生整堂课争论问题

  港大给我们自由,当然,自由是相对的。

  小到生活细节:全校园覆盖无线网络,几乎所有课堂都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学生宿舍没有“熄灯断网”的规定;餐厅从早8时到晚10时一直有饭菜;图书馆虽然晚上会关闭,但24小时自习室灯火通明。这些事情虽然听起来微不足道,但这种生活细节上的自由叠加起来,就给了每个人安排私人生活的空间。我曾经下午5时半去餐厅吃晚饭,却碰到一位商学院的教授正在享用下午茶;也曾经半夜12时和内地同学从图书馆匆匆赶回宿舍,却碰到本地学生成群结队优哉游哉地准备去吃糖水(即夜宵)。

  再到学术上:几乎所有的课程都会有小班授课的“研讨课”形式,一个教授,十几个学生,不时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而争论整堂课。

  正是因为这样的自由,才更要求我们懂得自持。我们要学会合理掌控自己的生活,要学会充分利用拥有的自由,更要懂得尊重他人的自由,这或许是隐藏在自由背后最大的规则和底线。

  港大给我们机会:

  个人邮箱天天都收到通知

  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种活动

  曾经有一个即将毕业的学长感慨道:港大是一个你有多大能力,就能得到多少机会的地方。而这一个多月的生活里,我对“机会”这两个字最直接的理解就来源于港大的“信息密集型”生活。

  楼道里无处不在的海报栏和见缝插针的活动海报,宿舍电梯里三面墙满满当当的通知,相当于信箱功能的P-Hole,走在路上总会不时遇见的各种社团的摊位,而最重要的莫过于港大的个人邮箱。从台风停课通知到社团招新广告,从学校管理层的人员任命到一些不可多得的讲座活动(开学才一个月就已经举行了龙应台和李安的讲座),几乎所有通知都会通过个人邮箱发放,几乎每一天,邮箱里都有少则十几封多则二三十封的未读邮件。

  对于我们内地生来说,港大提供了另外一个重要机会,就是学会自立。

  港大给我们景色:

  新生训练营千奇百态

  文化差异使学生学会自知

  虽然港大绝大部分都是香港本地学生,但在港大的欧式校园里匆匆走过,一定会看到各种肤色的人,各种身着奇装异服的人;一定会听到活泼浓烈的广东话、标准或带着方言的普通话、流利或结结巴巴的英语;还有根本分辨不出的小语种语言。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和语言的背后,是一个个带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

  日渐增多的内地生和被内地生称作“local”的本港学生之间,大到语言文化,小到生活习惯,显而易见的差异存在于各个方面。

  举例来说,几乎每个内地生到港第一天,就开始参加学院、院系、宿舍学生会组织的各式各样的新生训练营。短则一天半天,长则十几天,形式各有不同,目的是让新生熟悉校园和香港环境,结识新朋友,培养团队精神。训练营的活动千奇百怪,大家的评价也各有不同,如团体游戏、海滨日都是受内地生欢迎的项目,而一些所谓的“港大传统”却让很多人嗤之以鼻,如MO(老生责骂新生),如穿着刻板的衬衫西装跑遍香港,如整个训练营期间不准开手机……港大毫不保留地将这些和谐的、不和谐的景色展示给我们,让我们学会自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面对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无穷多的差异和冲突,只有清楚地自知才能首先保护自己,进而融入其中。

  港大即将迎来百岁,她期待着我们、我们也期待着自己,当走出去的那一天,能成为自持、自立、自知的人。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