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挑"书童"给孩子作陪读 要求"家贫品学兼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父母挑"书童"给孩子作陪读 要求"家贫品学兼优"
2009年08月26日 10:03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这种做法到底能不能帮到孩子,专家称有待商榷

  古时大户人家习文的孩子,身边大都配置了专职书童。如今,一些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也正在考虑恢复“老法子”,为孩子找一个专职的陪读——现代“书童”。

  昨天上午,家住杭州桂花城的王先生打进本报热线,问记者能不能帮着“找个男孩周末和自己孩子一起学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和王先生有一样想法的父母还有不少。

  找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给自己孩子作表率

  王先生找“书童”的条件是“对方家里经济困难,但是品学兼优”。王先生的儿子小峰开学就上初二了,比较顽皮,夫妻俩就想找个身处逆境但品学兼优的男孩和小峰一起“玩”,“结对”孩子的学费或者生活费他们可以支付。

  和王先生有同样需求的家长还不在少数。在杭州某论坛,一位妈妈发帖为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找“伴”。她认为孩子这个时候很关键,如果可以找到一个好伙伴一起学习、玩耍,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也有好处。

  高中生张铭(化名)在初中的时候就曾有过一个“书童”。初二的时候,张铭明显感到了学习的压力,尽管父母也给他请了几个家教,但是效果不明显。后来,张铭和同班一个品学兼优的同学结成了对子。两个人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很快,张铭的学习就赶了上来。“当时我还小,父母说要给我找一个小伙伴,我想正好可以有人一起玩了,当然同意了,但是他的学习态度确实对我影响很大,而且我们之间的交流也很随便,现在我们已经是最好最好的朋友了。”

  据悉,大多数“书童”家境都不太好,但他们在班级和学校都是很优秀的学生,学习、品行都好,在老师和同学中有很好的口碑。

  现代“书童”还有不少争议

  据了解,很多选择陪读“书童”的家长都有自己的出发点,但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因为是同龄人,交流起来比家教老师更方便;二是耳濡目染,可以长时间地感染孩子。“在一起呆久了,不说从人家身上学到多少,总能学到一点吧?”“有些孩子很懂事,自己孩子和他们交上朋友肯定会有好处的。”

  不过,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市民王女士认为,“书童”固然对陪读孩子有一定帮助,但是对“书童”自身也有风险,万一本来品学兼优的“书童”应了“近墨者黑”这句怎么办?小孩子自制能力都比较弱,被家境富裕、不爱学习孩子“带坏”的可能性也有。

  网友“皮球特”认为,“孩子的学习,主要还得靠自己。你给他找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说不定还让他产生落差感,刺激自尊心呢。品学兼优的孩子因为贫穷,对比之下也有可能产生自卑感。”

  专家说法:陪读就是伙伴教育,难治本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认为,请人陪读只是权宜之计,不能治本。“‘陪读’其实就是一种伙伴教育,同伴之间有共同语言,而且比较民主,两个人互相帮助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要真正提高孩子的成绩,这种办法不能治本。”方院长认为“陪读书童”有两个“致命”缺陷。陪读者(“书童”)并不能提高受助者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很多时候不是智力或者基础决定了学生的成绩,而是是否碰到了好老师,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作为同龄人的伴读者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其次,学生的学习态度也至关重要,而陪读也并不能根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要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还要把注意力放到学校教育上来。”方院长提出了几点建议:家长和老师要经常进行沟通,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制定适合每个孩子的学习计划。老师要尽可能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报记者 李阳阳 本报通讯员 王日成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