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学排行榜:选美成选丑? 处境尴尬何去何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聚焦大学排行榜:选美成选丑? 处境尴尬何去何从
2009年05月11日 10:05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面对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处境尴尬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何去何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要走向科学与规范,需做好三件事: 一是加强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公开与教育信息服务,二是制定大学排行榜行业规范,三是加强舆论监督和法律监督。

  中国大学排行榜亟待科学化规范化

  中国大学排行榜,似乎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在2009年高考前夕的5月,由于两赴成都理工大学进行有偿咨询讲座一事被媒体披露,“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武书连和他的“中国大学排行榜”再次被人质疑,由此也引发了对高校评价的新一轮讨论。

  大学排行榜可能涉嫌“潜规则”

  2004年和2006年,成都理工大学先后两次邀请武书连到学校举办讲座,并两次给武书连所在的机构汇款数万元。媒体披露,此后该校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名次上升,从2004年的116名上升至2007年的92名。学校老师和不少人士猜测,武书连去大学作报告收费可能涉嫌“潜规则”,排行榜似乎泛出铜臭。

  对此,武书连在自己的博客上这样解释:“10年间,该校在100名上下正常波动,10年平均名次是第99.6名。期间,学校经过了2000—2002,2004 到2007两次在100名之后上升,两次都达到接近90名的位置;又经过2002—2004,2007—2009两次下降,两次均跌破100名。成都理工大学在2002年是第94名,也就是说,即使我没去该校,该校也有能力达到100名之内。”还说,“如果有人认为我特别处理了成都理工大学的数据,使该校排名上升,那么完全可以用重复来检验该校的名次。重复之后就能知道,成都理工大学名次的上升与下降都是正常的。我去过的大学,排名有上升的、有下降的,也有不升不降的。”

  而成都理工大学则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发表“声明”,认为“我校的主体前身成都理工学院在与武书连先生毫无关系时,一直在其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位列前茅。如1995年位列第67名, 1996 年位列第64 名,1997 年位列第75名等。这说明即使在与武书连先生不相识的前提下,我校就有着良好的位次或排名。”

  武书连和成都理工大学似乎都觉得自己冤枉。特别是武书连,描述自己是“应成都理工大学的邀请,为了学校的长远建设和发展,我为该校做了两次有偿诊断和咨询”。他还特别强调,这两次报酬“不是个人收入,是法人收入”;其收取的“咨询费” 是“由长期科研劳动产生的报酬”,而非“不需要付出如此艰辛劳动的”赞助费。

  排行变成了游戏,选美变成了选丑

  无论武书连的报酬是“赞助费”还是“作研究报告的课酬及相关咨询的费用”,究竟其中有没有“潜规则”,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在目前中国众多的大学排行榜研究、制作机构中,向高校索要赞助费的行为绝不是个别现象。不久前,天津大学校长龚克就透露,曾有一家大学排行榜的制作机构找上门来索要“赞助”。南开大学新闻发言人吴志成教授也表示,学校接到过不少来电及传真,明示或暗示校方可以用“赞助”等方式换取大学排位的上升。一名高校负责人透露,在目前近2000所高校中,类似的情况绝不在少数。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受教育者选择学校、社会机构选择教育合作方,需要更充分的教育信息,科学、规范的排行榜制作,确实可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因如此,不少人看到大学排行榜制作的商机。本来,在商言商,排行榜制作机构如果能努力提高排行榜数据收集的真实性、客观性,努力提高排行榜发布的规范性、科学性,在社会竞争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对推动教育发展、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好的教育信息服务,不无裨益。可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排行榜机构,却大搞“钱名交易”,要么赤裸裸地向学校要赞助,要么变相提出对学校进行咨询,也有一些学校主动联系排行榜机构,希望通过赞助等方式获得更好的排名。当一个排行榜可以根据排名对象向机构提供的赞助多少而更改排名(与之对应,修正排名指标、权重、具体数据)时,排行榜本身已变得毫无价值。

  伴随着大学排行榜的一次次发布,专家学者对排行榜科学性、公正性的质疑和反对之声就从未停止。特别是针对那些不负责任的排行榜和类似“大学处女率排行榜”、“大学富翁排行榜”等,专家学者痛心疾首地批评“排行变成了游戏,选美变成了选丑”。北京大学前任校长许智宏曾说“排行榜误导公众”,熊丙奇则明确表示“大学排行榜潜规则盛行”。

  大学不能沦为“大学排行榜”里的大学

  有学者专门指出,目前的大学排名问题很多,主要是评价者缺乏权威性、缺乏公信力, 夹杂明显的利益因素,评价指标一刀切,评价标准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就目前来看,还没有哪一家大学排行榜能够真正做到客观、公正、独立、权威,高等院校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评价标准不是“大学排行榜”。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日前就曾指出,诸多大学为了抬高自身的学术声誉,也为在一些评估的“数字”里有更好的表现,聘用了一些“学术大腕”来为之撑门面。有时这种办法确实能为聘用单位谋得一些实际利益,但此举却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国家资源的配置。他提醒:“在不符合科学精神的评估及评价体系下,大学很有可能沦为大学排行榜里的大学,‘一流大学’成为指标化和数字里的‘一流大学’。虽然,这样那样的‘排行榜’的发布有时颇具新闻效应,但我们必须牢记,大学要‘仰望星空’,要思考未来,更需要冷静与宁静。我们大学不应追逐此种新闻效应。 ”天津大学校长龚克认为,在排行榜面前大学要有定力,不能以排名为中心来展开各项工作。大学毕竟是教书、育人和研究学问的地方,对学术、学术精神和学术传统的坚守才是头等重要的。大学不能沦为大学排行榜里的大学,不能把榜单名次提前作为大学的办学目标。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回绝大学排行榜制作机构索要“赞助费”,就是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受到全社会的普遍称赞,被誉为“彰显了大学本应具有的风度和风骨”。专家学者们相信,绝大多数高校都会有自己清醒的判断。

  令人高兴的是,成都理工大学在其回应媒体的声明中表示,“我校一贯致力于苦练内功,真抓实干,通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今天的成就。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也是对我校办学质量的充分肯定。我们无意、也无需通过其他‘捷径’达到什么目的。”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