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国家精品课申报造假的背后 学霸形象从何而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一门国家精品课申报造假的背后 学霸形象从何而来?
2010年05月14日 09: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报记者 叶铁桥 雷宇

  一份《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周宪申报国家精品课程造假》的网帖将知名美学教授周宪置于了一场舆论的漩涡。

  这份帖子开门见山指出:“仕而优则学的所谓官员型学者,更是把申报项目当成了香饽饽,无论申报什么项目都坚持把自己作为主持人,把国家科研经费当成自己囊中私物”。

  其矛头直指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周宪:“在申报国家精品课程(30万元)项目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100万元)项目过程中大肆造假,到了胆大妄为的地步。”

  “大肆造假”是否真在百年名校南京大学存在?中国青年报记者赶赴南京大学展开调查,发现在事件的背后,事情远没有网帖展现的那么简单。

  “学者+恶霸”形象从何而来

  2009年12月底,这份帖子出现在以学术打假知名的网站“新语丝”上,并进入公共舆论的视野。

  该帖称:“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文学概论课程,长期以来由胡有清教授主持讲授,南京大学把胡有清主持教授的文学概论课程立为校级精品课程。”

  然而,“2008年,有关方面组织申报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在组织申报的过程中,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周宪表示,他是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人他都熟,由他出面很容易搞定教指委的评审专家,由他主持更能够把精品课程项目申报成功。”

  “(周宪)利用他担任校长助理主管文科工作的影响,指使南京大学教务处出具虚假的周宪主持南京大学校级文学概论精品课程的证明,(实由胡有清教授主持),以此虚假的证明来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并获得30万元科研经费立项。”

  谁都清楚,如果这一举报属实,那么周宪的做法无疑非常恶劣,他不仅涉嫌侵占他人成果,还展现出了十足的学霸派头。此帖一出,周宪教授在网络上备受恶评。

  事实看起来也确乎如此,一个最有力的佐证就是署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汪正龙”写的一份说明。这份说明被发帖人附在主帖后面,认为虽是一份被南京大学用来“洗脱周宪罪责而做的说明,恰恰揭露了周宪造假的事实”。

  这份名为《关于文学院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过程的情况说明》表示:“2008年4月,文学院召开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会议……在讨论文艺学专业文学概论精品课程申报时,鉴于胡有清教授当时已经到省里工作,主要工作不再在南京大学,周宪主持的大学研究型课程教材系列刚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由周宪做主持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立项的可能性比较大,文学院和文艺学专业决定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由周宪主持。”

  说明还称,要申报国家精品课程,要件之一是获得南京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而在2007年,南京大学已把胡有清教授主持的文学概论课程立为校级精品课程。这样一来,换主持人需要一个“移花接木”的过程,得把材料做“圆”了。

  如果这份说明属实,即使撇清了一些对周宪的指控,比如主持并不是抢来的,但依然解释不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周宪并未主持过此门课程,胡有清教授才是这门课程长期的主持人。

  初次接触,各方讳莫如深

  然而记者到了南大后,一开始几个当事人都拒绝接受采访。现担任江苏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的胡有清教授在电话中说,他确实跟南京大学举报过这件事,但有一个君子协定,就是“如果把这个事情搞到社会上去,我会跟他们说的”。

  他也否认网络上那些帖子是他发的:“网上的东西跟我没有关系,我只是向学校举报这个事情,没有必要到网上这样弄。”

  他甚至不肯证实文学概论课是否由他长期主持:“因为我回答你一个问题,就得回答后面的若干问题。”

  而汪正龙教授也在电话中表示,“我拒绝采访”,同时坚称,“网上那些帖子都不是我发出去的”。

  但他不断向记者强调,事件非常复杂:“背后有很多你我都无法预料的东西。”

  他还透露了此事件中的一个疑点:发在“新语丝”网站上的第一份说明确实是他本人写的,但不是他发到网上去的;而随后不久,“新语丝”上出现了以他的名义作出的“补充说明”,“那是有人冒名写的,不是我本人写的”。

  汪正龙指出,这份“补充说明”写得极为高明,口吻与第一份说明神似,里面的信息又半真半假,而且对周宪教授非常不利,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是他写的。汪正龙说,他不愿意站出来澄清,“很明显是有人希望把我拖进来”。

  周宪教授则在记者说明来意后直接挂断了电话,拒绝接受采访。而南京大学文学院有关负责人也在见到记者后,不予置评。

  几经努力,南京大学有关负责人代表学校党委、行政最终接受了记者采访。在学校的协调下,周宪教授、汪正龙教授以及文学院领导等事件相关方也都接受了记者采访,由此,一起学术公共事件的全貌才渐渐浮出水面。

参与互动(0)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