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四成厦门公办校外来工子女适应不良 差距导致自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超四成厦门公办校外来工子女适应不良 差距导致自卑
2010年05月21日 11:31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东南网—海峡导报5月21日讯(本网记者 魏文)随着近日厦门市小学升初中招生办法等相关政策的公布,家长们又为孩子的上学操上了心,特别是那些外来工家长。

  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保障流动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城市里越来越多公办学校接收外来工子女就学。外来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后的现状如何?他们能融入公办学校的学习生活吗?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的环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最近,厦门集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本报《学堂》专家顾问团成员林赞歌老师以厦门市部分公办学校中的外来工子女为调查对象,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学习适应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期望该结果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启示作用。

  调查

  外来子女学习适应性待增强

  这次调查选择了初中三个年级,在厦门市外来工子女较多的7所公办中学,按班级随机整群抽取学生560人,有效问卷为473人,本地生源225人(47.6%),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25人,初一59人,初二86人,初三80人;外来工子女248人 (52.4%),其中男生143人,女生105人,初一103人,初二74人,初三71人。

  调查由心理学专业老师主持,被抽取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协助,利用自习课进行团体施测,问卷当场回收。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学习技术(读书和记笔记方法)、应试方法、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朋友关系、独立性、毅力、心身健康等12个方面,得分越高,适应性越好。

  数据表明,外来工子女学习适应性总体分布状况与全国常模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外来工子女学习适应不良比例 (中下与差等)达到45.6%,超过了四成,明显高于常模的31%,外来工子女学习适应状况不容乐观。

  数据还表明,外来工子女不良检出率最高的前三位是独立性、心身健康、朋友关系,最低的三位是毅力、听课方法、学习技术。

  与本地生源相比,外来工子女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心身健康四个方面总得分47.09,明显低于本地生源总得分50.31;在外来工子女中,除学习态度和学习技术外,在学习环境、心身健康总得分上,男生的得分又比女生明显更低。

  从不同年级的外来工子女学习适应性来看,学习态度方面,初一与初二、初三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前者要显著高于后两者;初二与初三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心身健康上,初一显著高于初二,初二则显著低于初三,初一与初三之间无差异。

  探因

  多种差距导致孩子自卑心理

  外来工子女学习适应性与全国常模水平分布之间缘何存在显著性差异?他们的不良检出率缘何在独立性、心身健康、朋友关系等方面尤为突出?

  林赞歌老师认为,外来工子女很多都有留守生活经历,到了入学年龄才进城来到父母身边。留守时期的抚养人一般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而老人过度保护和溺爱的抚养方式,对孩子的独立性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另外,由于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多的包办造成孩子的独立愿望受到压抑,依赖性很强,这是造成孩子独立性不良发展的主因。

  不良检出率第二高的是心身健康,这与外来工子女到城市公办学校就读,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地方风俗等不同对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冲击有关。中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的觉醒阶段,自我概念形成的一个主要依据是同龄人之间的比较,而在与城市本地生源的比较中,外来工子女感受到了差距,这种差距可能让他们陷入自卑情绪中。

  此外,外来工由于忙于生计和本身文化素质所限,对子女的教育往往比较简单粗暴,与孩子的精神交流较少,孩子日常生活学习中积压的消极情绪很难得到及时宣泄,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心身健康。

  不良检出率第三高的是朋友关系,公办学校的外来工子女大多来自五湖四海,由于思维习惯、言语特点的差异,使他们与城市本地生源交往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矛盾。不但有文化的差异,还有经济水平的差距,因此,外来工子女在班上显得比较沉默,他们不会积极主动与同学交往,朋友圈要小于城市本地生源。

参与互动(0)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