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方式 力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11年01月07日 08:45 来源:长春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土地、矿产资源的配置和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以及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布局。

  “十一五”,在这个“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汇共融的五年,作为发展之基、民生之本、经济血脉的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着破解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两难”的巨大挑战。

  面对“两难”,市国土资源局在省国土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双转”“双约”“双保”“双提”的“四双”基本要求,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大胆创新,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天,站在“十二五”的开端,回首长春国土的“十一五”,一个又一个优异成绩呈现在人们面前。

  面对考验:

  坚守“四双”原则

  经济要发展,土地是载体。“十一五”长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高速运行的“经济快车”使土地资源供求矛盾空前紧张,国土资源管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迎接挑战,意味着风险,也意味着机遇。压力面前,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成为这五年市国土资源局的战略抉择。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四双”原则成为长春国土系统遵循的准则。

  “四双”原则,即“双转”“双约”“双保”“双提”。

  增强“双转”意识,即转变国土观念、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全面推进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由土地粗放利用转变为集约发展,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

  树立“双约”观念,就是全面提高长春市土地利用效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落实市政府规定,除了市政府认可的资源类项目外,工业项目必须进开发区或工业集中区,城区及市区内开发区的工业用地投资强度不得低于每平方米3000元,各县(市)、双阳区力争达到2000元每平方米。2010年,又将这两个标准分别提高到3500元和2500元。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要坚决收回重新配置。对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要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安排临时使用、纳入政府储备等方式及时处置。对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闲置费。建立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加强批后监管,督促用地单位及时开发利用,确保土地供应形成有效供给,节约、集约利用每一宗土地。

  以“双保”为核心,就是保护耕地,保障发展,深入落实保护责任制,严格执行耕地占一补一制度,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工业用地坚持“两有一保”,只要有项目,有资金,就保障供地,以保障全市发展。建设标准厂房,让投资企业直接进入标准厂房生产,节约用地。通过土地整理和复垦的“双保”方式实现“占补平衡”。

  以“双提”为重点,就是提高干部素养、提高工作效率,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全市国土部门以精细化管理水平为目标,在系统内开展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政治、业务综合素养,进一步完善国土审批机制,预审与征地同步、公告与项目规划同步,制定操作细则,通过网络直接会审,减少会议会审的数量,缩短审批时限。

  抓住机遇:

  推进国土资源管理

  挑战与机遇是一对孪生兄弟。面对国家越来越严格的国土管理政策,在保发展、保红线,破“两难”的挑战中,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寻找推进国土资源管理的机遇。

  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公布的最低标准。2007年,长春对工业用地全部采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并颁布实施了《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长春市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实施意见》,有效发挥了地价调控的杠杆作用,提升了土地出让的市场化水平,加快了土地节约集约化进程。

  2009年、2010年,长春市连续两年召开土地招商推介会,使土地供应更加公开透明。在此推动下,市场需求得到集中释放,土地市场交易量和成交额明显上扬。

  “十一五”期间,长春市引入市场机制参与土地招拍挂出让底价和土地收购价格的评估。其中,国有建设用地招拍挂出让的底价由市国土资源局估价所和社会中介机构共同承担;土地收购价格全部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大大提高了长春市土地评估市场化水平。

  为充分发挥地价杠杆调控作用,完善地价体系,我市实施了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形成了商业、居住和工业三种用途的288个地价标准,建立了宗地价格修正体系,并第一次明确了地下空间使用权基准地价和租金的确定方式。

  一项一项政策、措施的实施和落实,将长春国土资源管理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