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重庆:十年立体绿化 渝中郁郁葱葱

2011年01月11日 08:50 来源:重庆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屋顶绿化
黄沙溪立体绿化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上周,厦门的林先生来重庆谈生意,顺便到解放碑世贸大厦顶楼的360度观景台游览。一到观景台,林先生就被解放碑地区高楼顶上的一片片绿色所吸引,反复感叹:“楼顶满是树和花草呢,太妙了!”

  世界看重庆,重庆看渝中。作为山城的核心地带,渝中区在建设森林重庆的过程中,由于地域限制等原因,城市绿化面临着比其他区更为复杂和困难的一系列难题。

  然而,渝中人发挥集体智慧,克服种种困难,在全市“森林重庆”建设中,独具特色、独树一帜。

  地域限制

  “不得已”的立体绿化立体绿化森林渝中非常时髦

  “不得已”的立体绿化

  在建设“森林重庆”过程中,渝中区曾被认为是难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因为有着“重庆母城”之称的渝中区,向来在重庆人心中拥有无可比拟的地位,但这里街道狭小,建筑密度特别大,是建设“森林重庆”的主要难点。

  困难来自于自然环境。渝中半岛依山傍水,两江环抱。长江和嘉陵江的环绕中,鹅岭和枇杷山傲然耸立,城市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特点,让渝中半岛成为全国知名的重庆夜景代表地。尤其是在外地人眼里,渝中半岛的立体景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他们对重庆最为直观的印象。

  然而,这一曾让渝中区人无比自豪的自然条件,却成了建设“森林重庆”的一大桎梏。由于海拔落差较大,山坡较多,且道路狭窄,渝中区在建设“森林重庆”的过程中,很难像其他区那样,单纯将绿化平面铺开,地面增绿十分有限。

  更为重要的是,渝中区自古就是整个重庆城的商贸和行政中心,写字楼林立,寸土寸金。按照重庆市政园林公司经理许志平的说法就是,“我们在绿化过程中,完全是利用了每一个、甚至是每半个可以利用的区域,栽上草,种上树,就是为了实现全覆盖。”

  狭窄的街道、高度的落差,这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决定了渝中区无法按照常规办法实现绿化。在建设“森林重庆”的课题面前,渝中区人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结合渝中区现实条件,最终制订了“用‘立体绿化’建设森林渝中”的指导方针。

  立体绿化

  森林渝中非常时髦

  在客观条件的制约下,渝中区人想出了“立体绿化”的办法,简单说来,就是在二维空间无法实现的绿化,扩展至三维空间,打造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面的绿化。

  据了解,“立体绿化”的理念源于上世纪90年代,即便是在欧美国家也不多见,用渝中区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在建设‘森林重庆’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立体绿化’的理念,也算是赶时髦了吧。”

  “立体绿化”的理念最早源于日本东京,作为国际大都市,东京受制于拥挤的客观条件,始终苦恼于无法提高城市绿化率。1991年,东京都政府颁发了城市绿化法律,法律规定在设计大楼时,必须提出绿化计划书,1992年又制订了“都市建筑物绿化计划指南”,使城市绿化更为具体。

  如今,东京已出现不少屋顶小型花园、空中花园等,它们在吸引不少游客的同时,也造福了东京市民。为了使东京成为21世纪的绿色城市,日本在绿色屋顶建筑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例如采用人工土壤、自动灌水装置,甚至有控制植物高度及根系深度的种植技术。

  “立体绿化”在东京成功推行之后,欧美发达国家也迅速借鉴。

  渝中区正是在看到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大都市从“立体绿化”中获益之后,才因地制宜地在渝中半岛打造“立体绿化”。

  因地制宜

  渝中半岛“因祸得福”

  有了“立体绿化”的理念为指导,再结合渝中区的实际情况,渝中区在建设“森林重庆”的过程中不仅克服了先天条件上的缺陷,甚至还变不利为有利,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森林渝中”。而整个过程,也成为业界交口称赞的“渝中模式”。

  近4年来,渝中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00万元,实施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建设,打造了渝中特色绿化品牌项目。新建了石板坡、黄花园、嘉陵江南桥头、长江路、人民支路、南区路、华一路、临华路、鹅岭等36处立体绿化项目,绿视率和绿化覆盖率大幅增加。解放碑、七星岗、两路口、上清寺、学田湾等片区的高楼建筑屋顶,已建成42处空中绿色花园。

  这些片区的绿化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凝聚着每一个渝中区绿化工作者的汗水。毕竟,立体绿化绝不是仅仅栽草种树那么简单,它涉及到悬崖峭壁、涉及到街头巷尾、涉及到人们所能看到的每一个角落。

  让绿化工作者没有想到的是,原本是被迫采取的立体绿化策略,在最终实现绿化之后,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渝中面积狭小、建筑密度大,因此在城市建设中也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尤其是在建设‘森林重庆’的过程中,我们突出山城、江城特色,建设了一批富有艺术表现力的城市精品。”渝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立体绿化打造“森林渝中”之后,整个渝中区的绿化极富特点,“并不是普通的一片绿,而是高低有别、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立体绿色。”

  据悉,在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验收过程中,国家建设部专家们对渝中的立体绿化十分赞赏,称其为“半城青山半城水,满目青翠满目花”。

  眼见为实

  市民骄傲游客惊叹

  过去十年里,渝中区的园林工作者们始终坚持“立体绿化”的理念,坚持不懈地开展各项绿化渝中的工作,现在不仅初见成效,更让渝中区在建设“森林重庆”的过程中,成为一面标志性旗帜。如今,一个绿色的渝中不仅成为每个重庆人的骄傲,更让许多阔别重庆多年的外地人为渝中区的改变而吃惊。

  家住渝中区民生路的张成渝已经63岁,老爷子不大理解什么是“立体绿化”,但他的体会却是最深的,“以前一到出太阳的天气,有点儿风的话,那个沙尘多得很,根本不想出门。现在只要天晴,我都愿意散步去江边,爬坡上坎不仅锻炼身体,沿途都能看到很多花花草草,心情也好了嘛。”

  获得实惠的不仅是渝中居民,还有很多市民。居住在南岸区的王义,在解放碑的写字楼上班,他最直观的感受是石板坡的绿化带,“原来开车过长江大桥,看到石板坡就是一堆老房子,要么就是烂土坡和钢筋混凝土的挡土墙。现在过桥的时候,一眼望去全是绿色,哪怕遇到早高峰堵车,心头也不会那么堵,因为有风景可以看了嘛。”

  每天生活在山城的市民感受到了变化,外地人更是因此吃惊。来自厦门的林先生告诉记者,这样的绿化不仅可以与厦门相比,甚至可以媲美欧洲许多地方,“我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呆过一段时间,那里家家户户都把花栽在阳台上,重庆在市区屋顶搞绿化的做法,完全可以跟欧洲许多宜居城市相媲美了。”

  空中绿化

  汗水浇筑坡坡坎坎

  当你走在绿阴小路上时,当你闻到街边的花香时,当你看到满目养眼的绿色时,可曾想到渝中区园林工作者为此付出的一切?过去十年里,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园林工作者无私奉献,让渝中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悉,渝中区绿化的主要难度就在于坡度落差太大,“立体绿化”的理念固然重要,但落到实处却离不开园林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有时甚至需要冒生命危险。

  重庆市政园林公司经理许志平告诉记者,难度最大的改造莫过于石板坡,“几乎是近90度的陡坡,下面就是公路,摔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许志平承认,虽然他们加装了走廊、防护栏、遮网等设施,“但毕竟有那么高,许多人站上去就害怕,别说要在上面工作一天了。”

  几次尝试之后,工人们才逐渐克服了恐高的障碍,但也不敢有丝毫大意。许志平介绍说,由于绿化工作用的架子是一次成型的,“做完就要拆,再用就会破坏绿化地,所以大家异常小心,每一个步骤都是经过精心设计慎重考虑的。”因此,尽管石板坡绿化带的面积不大,但50多个工人还是经过4个多月的加班加点,才最终完成。

  除了安全上的困难,技术难题也曾让工作人员苦恼不已。渝中区山多水多,但并不是每一座山都有能长草的土,并不是每一处水都恰好可以满足植物的需要。

  “没有立地条件,我们就填土上去。水更麻烦一些,有些地方需要给水,有些地方又需要排水。”许志平透露,在既不能做成水田,又无法浇水的地方,他们还采用了先进的滴灌技术。克服诸多技术难题之后,才有了现在像黄沙溪立交绿化带的成型。

  立体绿化

  英文名称:vertical planting

  定义:在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立面、屋顶、地下和上部空间进行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和美化,以改善局地气候和生态服务功能、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美化城市景观的生态建设活动。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记者 姜莹 陈筱莹 史宗伟)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