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江西新余:生态立市 绿色崛起 创建园林城市

2011年01月11日 09:55 来源:江西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新余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崛起”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战略,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全力以赴向前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坚持以先进理念指导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目的是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协调统一。一要牢固树立抓创建就是服务和谐的理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纽带。新余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在打造“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优、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品牌过程中,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将市区、市郊和农村纳入统一的大系统中一起谋划,共同建设。二要牢固树立抓创建就是促进发展的理念。绿色生态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最根本、最长期的保障。新余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致力生态园林建设,弘扬生态文化,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发展。三要牢固树立抓创建就是抓绿色崛起的理念。抓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就是抓绿色经济,就是抓绿色崛起,就是抓生态文明、长远发展。新余在积极投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着力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实现绿色崛起。

  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在认真调查生态资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完善城市生态设施、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主题,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首先,科学设置总体目标。以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生态良好为主要内容,建设现代文明生态城市保障体系;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建设城市生态产业体系;以森林生态文化为主题,建设城市生态文化体系。其次,系统编制创建规划。组织编制和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提供规范和保障。再次,精心设计城市规划。切实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设计工作,倾力做好“山、水、绿”三篇文章,营造生态园林城市特色。

  坚持以重点突破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按照“城乡统筹、政府主导、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以重点突破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其一,着力抓好生态特色建设工程,打造生态景观河道、生态景观公园、生态景观道路和生态景观区域。其二,着力抓好植树造林建设工程,即“造林绿化提升”工程、“绿色廊道林网”工程、“百万亩高产油茶”工程、“百万树木进村入户”工程和“百万树木进城入院”工程。其三,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完善道路网络建设,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发展,加快城市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其四,着力抓好环境整治保护工程,实施“碧水”工程,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实施“蓝天”工程,控制煤烟型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控制扬尘污染,整治餐饮业污染;实施“宁静”工程,开展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交通噪声污染、工业噪声污染、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娱乐业噪声污染等环境噪声污染综合治理;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建筑领域节能管理,推广使用新型墙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产品和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其五,着力抓好“市容环境优化”工程,加强城市绿化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城市环境整治管理。

  坚持以良好体制机制保障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一是创新创优领导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成立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领导机构和专门班子,做到人员、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作配合,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高效组织领导体系,大大激发了全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积极性。二是创新创优监督检查机制。下发《新余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将创建的各项工作细化、量化;成立由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队的七个督导检查组,督导各地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组织领导、工作机构、保障措施建立和落实情况。同时,建立创建工作定期报告、调度、评价、通报、督导、整改制度。三是创新创优投入机制。通过争取银行贷款、搭建融资平台、招商引资等方式,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良性互动的多元投入机制,有效保障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可持续投入。(魏旋君)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