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把脉保障性住房 给力居者有其屋

2011年01月18日 16:16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对普通的家庭来说,拥有一套住房是安居乐业之根本,但随着房价上扬,普通家庭的住房问题较难解决,而经济条件较差的低收入家庭更是无力负担。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不少委员针对保障性住房提出建议,以期给力我省公租房建设和分配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低收入家庭寻找一个建立起温暖家庭的途径,实现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

  聚焦关键词

  住房保障

  现状 保障性住房供需矛盾突出

  省政协委员张恒亮表示,目前住房保障工作与群众期望依然有差距。我省的廉租房、发放租赁补贴、经适房及棚户区改造的户数,仅占全省城镇家庭总户数的14%左右。而与此相对的是,目前我省共有城镇人口1641万人,外省在陕务工人员125万人。“十二五”期间,将有600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按照平均3.28人/户,人口自然增长率4%。,城镇人口30%的保障面、进城落户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60%的保障面测算,将有210万户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需要保障,保障性住房的供需矛盾突出。

  省政协委员张恒亮表示,目前住房保障工作与群众期望依然有差距。我省的廉租房、发放租赁补贴、经适房及棚户区改造的户数,仅占全省城镇家庭总户数的14%左右。而与此相对的是,目前我省共有城镇人口1641万人,外省在陕务工人员125万人。“十二五”期间,将有600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按照平均3.28人/户,人口自然增长率4%。,城镇人口30%的保障面、进城落户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60%的保障面测算,将有210万户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需要保障,保障性住房的供需矛盾突出。

  对策 房地产项目强制配建保障性住房

  张恒亮委员建议,优先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并优先审批,未完成保障性住房供地的,暂停房地产用地审批。新建保障性住房采取集中建设和配套建设相结合,建议从2011年起,新批准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要强制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

  严格申请、审核、公示、轮候、复查、退出制度。当享受保障的低收入家庭脱离贫困后,应及时退出,让保障性住房不断“回流”到政府手中,以建立正常、合理的流动机制,并保证将保障性住房分配到那些最需要的家庭手中,杜绝暗箱操作和“住得进、退不出”的现象。

  聚焦关键词

  “夹心层”群体

  现状 “夹心层”群体住房保障境遇尴尬

  “定向开发商品房”是指由企事业单位和开发商平等协商,政府许可,针对企事业单位职工的需求,预约开发的商品住宅。它可以作为保障性住房的实现形式之一,鼓励和引导非公房地产企业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渠道。针对既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又无力购买商品房的“夹心层”,省政协委员崔荣华提出了这个概念——“定向开发商品房”,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渠道,以解决这一群体的住房问题。

  对策 定向开发商品房

  崔荣华委员认为,由于预售对象预先确定,销售、策划等项目建设前期费用可以大幅度压缩;建设标准可通过协商确定,定向开发商品房的开发建设成本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销售价格,有利于企事业单位集体购置“单身公寓”,解决青年职工过渡性住房问题。

  崔荣华委员建议,政府可根据企事业单位的需求申报,有效审查购房者身份,识别属自住型还是投资性购房,并可将责任落实给提交申请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开发商。以“合同”形式保证真正的刚性需求者买到房子,避免投资者“钻空子”,杜绝“花钱买指标”或“有指标没有房”的现象。

  聚焦关键词

  “蚁族”安身

  现状 “后城中村”时代“蚁族”何处安身

  “ 蚁族”背后一个庞大的群体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他们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多从事不稳定的临时性工作,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 西安城乡接合部和城中村里,居住着大量“蚁族”,这里低廉房租、较低的生活成本、较为便捷的交通吸引了“蚁族”聚居。2010年8月,西安市99个城中村列入改造名单后,在西安“蚁族”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他们的住所“蚁域”就在这些城中村。当“后城中村”时代来临,数量庞大的“蚁族”该往哪里去?“蚁族”居住状况和生活现状引起了委员们关注。省政协委员陈爱美呼吁,建议建立“蚁族”扶贫基金,改善西安蚁族居住状况和生活现状。

  对策 将“蚁族”住房列入安置公租房计划

  陈爱美委员表示,“关注、改善西安‘蚁族’的居住状况和生活现状刻不容缓。”她建议,政府放宽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申请政策,分区分批逐步放宽西安“蚁族”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申请条件,如户口问题、婚姻状况等。同时,政府制定相关扶贫政策,成立“蚁族”扶贫基金,凡毕业三到五年仍处于失业以及生活特别困难的“蚁族”,可以提出一定程度的补助金和创业基金申请。政府加大公租房建设,把“蚁族”的居住用房列入安置计划。

  委员张平安认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薪酬不尽如人意,也使大学毕业生凭自己能力购买商品房几乎不可能。大学毕业生的基本居住问题日益成为严重社会问题。建议将大学毕业生作为新生代低收入群体纳入廉租房范围之内,满足他们“居有定所”的基本需求。

  张平安呼吁,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合理制定出纳入租住廉租房范围的大学毕业生基本条件和实施办法,选择条件合适的城市、区县,先行试点,后逐步推进。

  聚焦关键词

  公租房建设

  现状 公租房建设社会力量投入不足

  李汉荣委员说,公租房房源通过新建、改建、收购、在市场上长期租赁住房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方式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由政府直接投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但建设投资与租赁收益的比例严重失调,导致社会力量和投资商参与积极性不高,降低了公租房建设的效率。“60平方米的公租房,要出租36年才能收回投资”。

  对策 提高建设补助标准

  李汉荣委员举例说,目前,汉中市建设一套60平方米的公共租赁住房,概算投资为12.6万元,每平方米建设成本约2100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共200元(中省各100元),地方财政或社会力量投入为1900元。而目前一套60平方米的住宅平均市场租金为每年3500元。如此算下来,60平方米的公共租赁住房用于市场出租需36年方可收回投资,建设投资与租赁收益比例严重失调,影响社会投资者积极性。

  李汉荣委员建议,中省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助政策给于倾斜,提高建设补助资金标准,激发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以缓解地方配套压力,进一步加快各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步伐,提高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水平。

  聚焦关键词

  遏制房价

  现状 房价飞涨如列车狂奔

  “房价现在像个狂奔的列车,已到了踩刹车的时候了,否则‘房价车祸’将很严重。”省政协委员李玉先表露了对飞速上涨的房价的忧虑。他指出,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同样的房子,土地拍卖价,已经超过甚至几倍的房价,“显示的是房价的上升,实质上掩盖的是地价的上升”。

  对策 将房产证分离成“房产证和地产证”

  “房产证相当于大学的毕业证,地产证相当于大学的学位证。这样房产证才能体现真正的房价。”李玉先建议把房产证分为房产证和地产证,还房价本来面目,控制房价飞涨。他认为,房价本来就是房价和地价的总和,房产证一分为二,分成房产证和地产证,在地产证上只注明土地价值,不注明土地使用面积。土地证上的价格差别体现的是不同时期的土地价格,这样有效地遏制了谋利性的二手房交易和炒房。地产归国有,土地出售的是使用权,没有土地转让权。房地产商一手房出售是合理的,一手房业主享受房屋物权和土地使用权,但没有土地转让权,因此也不享受地产的转让收益。这样,将有效地遏制房价的谋利转让和房价的过快上涨。(记者 孙佳 程慧)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