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由老家的房子想到城镇化路径

2011年01月21日 11:26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的老家在浙东山区的一个村里,周边地区经济发达,村里人大多都下山进了城。有的在城里做生意扎根买了房,有的进城打工安了家,还有的就像我父母一样,跟随子女进了城。

  父母劳碌了大半辈子,最值钱的财产,就是老家那两间上世纪80年代盖的楼房了。为了盖房子,家里曾经举债很久。现在,这两间房子大部分时间都空置着,父母常常为此感到可惜。

  大部分已经住到了城里或镇上的农民,依然是农业人口,但这些“农业人口”几乎都不再从事农业劳动或依靠土地谋生,而是在城里找到了赖以生存的依靠。对他们来说,完成城镇化的最后一步,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对于那些还住在村里、依靠土地获取收入的农民来说,“住到城里”并不具有很大吸引力,土地才是他们生活最重要的保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的权益和利益诉求,最重要的就是要关注这些“进了城”、“上了楼”的农民生活有没有着落。

  事实上,不愿意“被城镇化”的农民不在少数。不是他们不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也不是他们不愿意分享城市的公共服务,而是他们还没有脱离农业,“住到城里”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城镇化。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群众的利益诉求更是千差万别。多数农民虽然基本脱离了农村,但他们还要依靠土地为生。

  这些情况能让人真切地体察到城镇化进程中群众诉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何面对和处理群众多样化的利益诉求,直接关系到推进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城镇化说到底是人的城镇化,而不仅仅是楼房、马路和土地的城镇化。农民进城之后,最重要的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这种改变的前提,是农民在城市实现就业,并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在这个符合落户条件中,就业应该是重要的标准,一是这些人口本身就已基本脱离了农业,实现了在城镇非农部门的就业;二是地方政府有能力在城镇非农部门安置这些人口稳定就业。现在一些地方“请农民上楼”,只是解决了农民目前的住房问题和一部分社会保障问题。如果不能安排就业、不能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就盲目地把农民变成市民,自然得不到农民的拥护。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也要稳妥,要统筹考虑并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切记要把充分尊重农民的权益放在第一位。(万建民)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