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拆迁难筹资难住得起难 吉林通化工矿棚改破三难

2011年02月10日 09:3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阅读提示

  2009年,通化市二道江区在吉林省率先启动了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截至2010年底,共拆迁23.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39.2万平方米,3500户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大多数棚户区居民实现了“当年拆迁,当年回迁”。

  3500户迁新居

  “房子虽不大,但真是心满意足了”

  春节前,记者在张淑珍老人的新房里再次见到了她。刚搬了新家,老人心情大好,特地烫了头发,脸色也红润了许多。

  4个月前,记者曾经来到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采访过这位69岁的老太太。当时她还住在二道江区五道江镇的一处破旧的工矿棚户区中,房屋低矮、阴暗、潮湿,墙上霉迹斑斑,炕上的被子也潮乎乎的。张淑珍说,因为门窗漏风,冬天家里即使烧煤取暖也非常寒冷。2010年春天通化市发大水,家里积水太深,只能搬到附近的学校住。

  “从1979年开始,我已经在这里住了31年。”张淑珍老人含着泪说。

  去年11月,区政府通知老人,他们这一片区被纳入通化市二道江区工矿棚户区改造搬迁计划。今年1月7日,张淑珍搬进了棚改安置房康源小区B区5号楼,41平方米的一室一厅很敞亮,厨房、卫生间都是现成的装修,暖气烧得很热,老人只穿了一件薄毛衣。

  从棚户房搬进新房,按规定居民个人要出每平方米168元的置换差价。由于张淑珍原来的棚户房有近50平方米,搬进41平方米的回迁楼,政府给予每平方米520元的剩余面积返还款,再加上搬家补助等,最后老人只需要交261元,就住进了新房。对每月不到200元低保金收入的张淑珍而言,负担再重一点就难以承受了。

  “房子虽然不大,但能住上这样的楼房,真是心满意足了。”张淑珍说,“今年可以过一个暖暖和和的春节了。”

  在二道江区,已有3500户像张淑珍老人一样的工矿棚户区居民住上了新房。

  二道江区是典型的老工业区,随着国有集体企业相继破产和煤炭资源枯竭,工矿区群众的生活环境日趋恶劣。计划经济时期的福利房,演变成自修自住的“栖身房”,多数房屋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房,形成大面积棚户区。据统计,全区共有2.1万户、70万平方米工矿棚户区急需改造。

  多方筹措缓解资金难题

  “满足大幅增长的棚改需求,各级政府的投入是关键”

  在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工矿棚户区改造起步较晚,改造资金是主要的障碍。有大量工矿棚户区的城市,大多是像通化一样经济欠发达的老工业城市或资源枯竭型城市,财政实力有限。

  通化市二道江区区委书记高玉龙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二道江区就尝试着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对五道江镇2万平方米棚户区进行改造。但最终因为位置偏僻,居民购买能力弱,改造的商品房虽然价格很低,但仍然无人问津,开发商赔本。实践证明,走市场开发之路行不通。

  而工矿棚户区居民大多为破产企业的离退休人员、集体企业职工,家庭生活十分困难。这种情况意味着工矿区居民承担不了太多的改造成本。

  经过几年探索,通化市逐渐摸索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棚改模式。在资金筹措上,采取了“国家给一点、省市补一点、财政出一点、施工单位垫一点、工程省一点、银行贷一点、政策免一点、百姓掏一点”的“八点”策略。以二道江区为例,二道江棚改安置房的综合造价约为1380元/平方米,2010年中央财政对工矿棚户区改造每户补助1.3万元,吉林省和通化市各支持200元/平方米,老百姓平均承担改造成本300元/平方米,区政府投入400元/平方米,开发银行贷款200元/平方米。

  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同时,在选址上尽量在棚户区原址进行建设,直接划拨项目建设用地,节省了大量土地资金。并严格做到专款专用,不挤占、不挪用,严格按工程进度拨款。

  “要满足大幅增长的棚改资金需求,各级政府的投入仍是关键。”高玉龙说,2011年二道江区将拿出该区财政收入的10%投入工矿棚户区改造,大约可投入6000万—7000万元。 “希望中央财政对工矿棚户区改造的支持力度能进一步增加,如果增加到2万元/户,我们完成5年消灭棚户区的底气就更足了。”高玉龙说。

  住得进还要“住得起”

  “多部门合作,解决困难家庭上楼后的生活问题”

  2010年,吉林省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工矿棚户区改造,这也使吉林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从“五路安居”扩展到“六路安居”。据吉林省建设厅副厅长范强介绍,2006年—2011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改造完成总面积1.17亿平方米,总投资1402亿元,受益人数达211.5万户、630万人,全省近1/4的人口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这其中,要改造各类工矿棚户区约1万户。“工矿棚户区改造虽然起步顺利,但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吉林省建设厅住房保障处处长孙贵生告诉记者,首先是拆迁难,工矿棚户区改造拆迁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其次是资金筹集压力仍然较大,市场化运作的难度大。第三是让棚户区居民“住得起”难,工矿棚户区老百姓大多为低保家庭,一些家庭连300元/平方米的改造成本都掏不起,入住以后还面临交不起暖气费、水电费的问题,还需要政府各个部门合作,帮助这些家庭解决入住楼房后的生活问题。

  2011年,吉林省计划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2700万平方米,其中工矿棚户区改造2.6万户,计划投资341亿元。“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将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力争到2015年保障和改善90万户低收入以及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记者 王炜)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