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二套房首付“涨”至六成 贵阳梯度置业者很纠结

2011年02月25日 11:28 来源:贵阳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年来,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扬,面积由小到大的梯度置业观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初次置业者所接受。然而,从去年开始,家国房地产调控新政的接连出台,使得二套房购房成本明显增大,加之近期本地限购令的出台,使得不少持梯度置业观的购房者开始动摇。

  打算在今年购买婚房的市民苏梅,去年下半年以来考察了市内不少楼盘,由于小俩口参加工作时间不长,购房资金有限,所以原本目标一直都瞄准80平方米左右的二房小户型,打算今后有条件了再换套大点的户型将家里老人接过来一起住。然而,最近苏梅梯度置业的观念却有点动摇了。“现在买小户型固然购房压力小,但是今后有了孩子,老人年纪大了接过来照顾,‘二房’换‘三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按照现在的政策,以后换房就是二次置业,首付将达到六成,银行贷款利率也将高于基准利率,加之现在本地‘限购令’已经出台,虽然对本地居民并没有限购二套房,但随着楼市调控的升级,限购令是否会‘升级’很难说,大家都说从长远考虑还是应该买个大户型一次到位,现在我们也拿不定主意了。”接受采访的苏梅感到犹豫不已。

  的确,如今像苏梅这样考虑是一次性买个大房子,还是先买个小房子过渡,等到有更多积蓄时再换套大房子,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首次置业者买房时所纠结的问题。首先,房贷政策不断出台,高首付、高利率等使住房置换成本大增;其次,房价近几年不断上涨,先买小的,可能就换不起大的了。

  与此同时,一些当初持梯度置业观念、如今打算升级置业的购房者也有被新政“误打误伤”的感觉。家住宅吉小区的蔡先生2004年结婚时买的是一套60多平方米的小户型,蔡先生说:“当初买这么小的户型,一方面是出于经济条件的考虑,另一方面则认为这种小户型今后好租售,二次置业时转手比较方便,可是现在有了孩子打算换套大点的房子才发现,换房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如今到楼盘看房,售楼员首先要问是第几次置业,二次置业首付高、利率高,早知如此,当初就算借钱也要一步到位。”

  一直以来,“二房”小户型都被首次置业的刚需购房者视为首选,但近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首次置业者对小户型的关注度有所降低,而面积在100-110平方米左右的紧凑型“小三房”关注度明显提高。“购房者主要是担心从当前的楼市政策趋势来看,首次置业买了小户型后,二次置业‘门槛’太高,将无力实现升级置业。”小河一家楼盘的置业顾问表示。

  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对于首次置业者,以5000元/平方米的房价计算,如果购买面积在80平方米左右的普通“二房”户型,首付款在12万元左右,如果购买面积在110-120平方米左右的普通“三房”户型,首付款在16-18万元左右。不过,同样的户型,如果是二次置业,首付款将达到33-36万元,换房成本显著提高,其中还不包括贷款利率上浮带来的利息增加因素。如此看来,“一步到位”的购房方式似乎更具“吸引力”。不过,业内人士指出,买房子要做长远打算,但提倡考虑长远并不等于鼓励超前消费,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度”的差异和本质区别。梯度置业观念不能盲目摒弃。由于近年来房价上涨较快,房价攀升导致购房总价居高,超前置业对家庭经济的影响也更大,因此如何理性、合理购房成为更重要的购房考虑因素。

  首先,不能盲目超前置业加重购房负担。在“宜大不宜小”的购房理念下,部分购房者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求大求好”,甚至不惜通过借贷方式支付高额首付款,一旦家庭收入波动或者房价下跌,带来的风险不容低估。

  其次,合理精选户型既能减轻置业负担,也能满足长远居住需求。随着近两年楼市竞争的加剧,不难看到,许多开发商在户型优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过去80、90平方米的基本上是“两房”户型,还有一些舒适型“两房”甚至做到了近100平方米,但是现在一些90多平方米的户型基本上能够实现‘小三房’了,这样居住空间的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还有一些小面积房,虽然是两房,但是开发商有部分预留空间或赠送空间,购房者合理加以利用,也能够实现居住空间的拓展。

  此外,合理选择购房区域,考虑一些“潜力股”楼盘,能够有效控制房屋总价。近年来,贵阳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日新月异,轻轨的启动也使得一些沿线楼盘价值凸显,未来几年,一些现在不起眼的区域可能成为居住热点,而这些区域目前的房价与一些中心区和热点区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购房者不妨抓住当前这些区域与中心区域的价格差,选择有潜力的楼盘,这样一来总价控制住了,购房压力也随之减轻。(记者 赵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