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重庆农房建设改造 寻到新农村建设突破口

2011年05月12日 10:51 来源:重庆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重庆市民欢欢喜喜领取城市公租房钥匙的同时,重庆农民也在高高兴兴推倒摇摇欲坠的旧房,建起结构更合理、质量更牢固、造型更美观的“乡间别墅”,原来“吊角”的农户也搬进青砖白瓦的农民新村集中居住。

  起步比城市公租房还略早的重庆“农房革命”,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为抓手,不仅提高了农民的幸福指数,还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重庆农房建设改造的标本意义,得到方方面面的好评,吸引了湖南、山东等地纷纷来渝“取经”。

  统筹城乡的有力措施

  在农村,不少农民挣钱后最想添置的“硬件”,便是房子。

  然而,受种种条件限制,过去我市农村不少群众住的房屋又破又旧,人畜混住,有的困难群众住的房子甚至难以遮风挡雨。据统计,农民自建房平均使用年限只有17.5年,时间一过,便需不断加固,否则将成为危房。

  有了房子,才能有个安定的家。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2008年以来,重庆农村住房建设经历了三次“加码”———

  2008年11月,市委三届四次全会《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到2012年改造农村危旧房、建巴渝新居各12万户;

  2010年6月,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提出,到2012年大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建成1500个集中、宽敞、舒适、方便的“农民新村”,改造农村危旧房30万户,新建巴渝新居15万户;

  2010年9月,市政府审议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民新村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的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建设的意见》,并召开了全市村镇建设工作会,对农房建设、改造的硬件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作出详细规定。这标志着重庆农村住房建设改造和小城镇建设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每一次“加码”,农民都能享受更多的实惠。

  自2008年来,全市已累计新建和改造农房60余万户。

  铜梁县华兴镇犀牛村六社农民陈昭树一家,住在解放前建的土坯房里,一刮大风房子就“打抖”。而他自己常年生病,妻子又是残疾人———想修房,没钱。

  去年初,陈昭树家住房被列为D级危房。在政府资助下,去年下半年,他住进了60平方米的安居房,不远处的小广场还配有健身器材。搬新家这天,陈昭树专门请人写了大红对联贴在大门旁,上联是:新居落成感谢政府支持;下联是:幸福生活不忘党的领导。

  新农房建设,深得农民拥戴,成为重庆十大民心工程之一。农村推进新农房建设,解决广大农村贫困群众住房问题,其意义与城市搞公租房建设一样重大,同样是民生工程,是德政工程。

  新农房建设,成为统筹城乡的重要途径。市社科院城市建设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许玉明说,让农民住得更安全、舒适,是对农民基本生存权的关怀;完善道路、供电、给水、排水、广播电视和通信这“六通”,以及每个聚居点有小广场、便民商业网点、医务室、垃圾运收站、农家书屋、幼儿园这“六有”,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的延伸,能有效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

  安居,乃乐业之基。

  重庆的农房建设改造工作,作为农村安居工程,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

  农房是农民的主要财产。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质量不过关,农民一辈子至少要经历3次建房,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大都投入到建房上,而这种散户建的新房平均市价仅有6.5万元。

  “使用巴渝新农村通用图集新建的农房,使用年限达40年以上,户均价值达到11.3万元。”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村镇处处长刘建明说,“农房革命”让农民的财富得到保值、增值,这无疑是助农增收。

  增值后的农房,更易通过农房贷款抵押的“门槛”。石柱县龙沙镇石岭社区的陈玉梅,以新建的农房作抵押,获得了16万元肉兔养殖贷款,“死钱”变成了能解燃眉之急的“活钱”。而在该县,有193户像陈玉梅这样的农民通过农房抵押获得了贷款,其中一户获得的贷款金额高达37万元。

  这项农村安居工程,还撬动了农村消费的增长。

  据相关单位测算,按每年建设改造15万户农房算,理论上可提供150万人左右的就近劳动岗位,为农民创造出36亿元的务工收入;按户均建面120平方米算,加上建材、装修,购买家电、家具,去年全市建设改造的17.2万户农房,就产生了130亿元的消费。

  农房改造,为万盛区南桐镇石桥村开辟了增收门路。该镇建起石材加工厂,销售的地砖、踢脚线等产品供不应求,提供了50多个直接就业机会,并衍生出包装、运输等一批相关岗位。

  住上了崭新的房子,农民又开始思考新的增收点子。

  今年五一节前夕,奉节县兴隆镇杉木村鞭炮声响个不停,32家农家乐一齐开门营业。

  杉木村位于天坑地缝景区,距“天坑”仅1公里。过去,这里的农民只能卖点简单的土特产,比如1块钱1根的煮玉米。

  去年,这个村被列为县里的巴渝新居示范点,103户聚在一起,建成了一条新街,所有新房统一为青瓦白墙的巴渝民居风格。在这个聚居点,人行道上栽起了绿树,还建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休闲运动广场。“五一”假期,32家农家乐家家火爆,共聘请了160余名村民当服务员。每桌至少消费在30元以上,乐得过去的农民、现在的老板们合不拢嘴。

  农民新村,由于聚居而节省了大量的宅基地,也为现代农业谋篇布局提供了新的空间。

  忠县三汇镇建起了交通便利、地质稳定的农民新村,吸引了515家农户集中居住,原有的宅基地复垦。但这不是简单地“还原”———该镇有关负责人介绍,镇里结合“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了当地农民耕作条件,并按“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忠州腐乳酿造厂签订万亩大豆订单合同,建立了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通过宅基地复垦,万州区长岭镇龙立村已节省耕地50亩。据统计,该区通过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全区民居通用图集推广率达75%以上,全年节省土地将达到2000亩。

  “通过科学规划加快农房建设改造,有助于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将有效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矛盾,为城乡建设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重庆大学向鹏成副教授表示,加快农房建设改造,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一石激起千层浪。”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村镇处处长刘建明,这样形容他看到的“农房革命”在社会、文化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事实也是如此,我市的整个农房建设改造过程坚持民主决策,注重群众意见,增强了规划的可操作性和群众认同感,也带动了民主之风在农村的兴起。

  万州区长岭镇龙立村在建设农民新村时,启用了民主决策制度。经过户主代表们多次开会协商,选址变动了三次,最后确定了就在公路边、离蔬菜基地较近的一处荒石滩上。“这样既没有占用耕地,交通又便利,离蔬菜基地也近,是最科学的选址。”镇党委书记陈知尧为民主的力量而感慨。

  继承传统文化,充实业余生活,也让多彩的文明在新居建设中及其之后得到传承。

  走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的土家风情一条街,木制雕花门窗、翘角风火墙、雕花水泥栏杆、檐下一串串红灯笼、黄玉米……游客们会感叹这里浓郁的土家风情。在旅游旺季,依托这条风情街,县里办起了土家民歌比赛、土家摆手舞大赛、土家服饰展,既吸引了游客,也宣传了土家民族文化。

  在綦江县永城镇中华村,改造后的农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县内外游客在坝前院后的花间小径流连。作为国家非物质遗产的“永城吹打”,成为游客的必看节目之一。刘家乐班负责人表示,来听“永城吹打”的人多了,村里一些年轻人也对这门民间艺术发生了兴趣,想来拜师学艺。他再也不用担心“永城吹打”后继无人了!

  新的民居,还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引领出了不少新风尚。

  永川区南大街黄瓜山村建起农民新村,有一半左右的新迁入农户都购置了电脑。“买手机、卖黄花梨,敲敲键盘就完成了。”该村村民刘霞高兴地说。据了解,以前散居时,一户的入网费就得花2000多元;而搬入新村后,安装网络的价格与城市一样,只要几百元即可。通过上网看新闻、查询信息、联系亲友的农家也越来越多了。

  “农房建设改造,不仅是要农民的居住条件好起来,更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农民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生活面貌发生根本变化,折射出了社会的进步。”市社科联在对武隆县农民新村作调研时,有关专家如此写道,“从这些层面上看,它是重庆特色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记者 罗芸)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