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新加坡政府降温楼市显效 海外买家青睐

2011年05月14日 13:2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金融危机后,由于海外买家涌入,新加坡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房价持续升温,新加坡政府从2009年9月陆续推出四轮降温措施控制房价飙升。今年1月出台第四轮措施后,调控效果开始显现。

  房价持续走高

  香港城市土地学会和普华永道去年底曾联合发表报告预测,由于金融及高科技行业兴旺持续吸引投资者,新加坡被评为2011年最佳投资市场第一位,成为2011年亚太区最佳投资市场首位。

  该报告指出,相对欧美地区,亚太区大部分国家的经济表现较好,故对区内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展望抱乐观态度。报告将新加坡评为2011年最佳房地产投资前景的市场,2010年则为第五位。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政府修建出售的组屋占了大头。据介绍,新加坡大约80%的人口居住在政府修建出售的组屋中。组屋由政府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符合资格的首次购房者,每户居民只能拥有一套组屋,组屋的转售购买方也必须是符合资格的公民或永久居民。

  新加坡另外20%的人口,则居住在高端的私宅市场,该市场主要是公寓以及带有土地产权的住宅,如别墅,面向人群也主要是高收入者,房价几乎完全交由市场主导。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1月发布数据显示,由政府兴建组屋的二手价格2010年全年上升14.1%。其中去年第四季度房价比前一个季度上涨2.5%,为去年一年中涨幅最小的一个季度,显示政府打压房地产市场的措施开始奏效。建屋发展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二手组屋转让交易总数为32260宗,同比减少13%。

  海外买家青睐

  由于新加坡环境优美,被公认为是最具价值的房地产投资地之一。有市场人士认为,在中长期内,新加坡房地产具有可观的资本增值与收益潜能。

  随着新加坡周边的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区的财富剧增,近年来新加坡逐渐成为新富阶层青睐的第二家乡。花园城市所提供的优质生活水准以及发展机遇也让来自全球,特别是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富有人士,将子女送到新加坡接受教育,同时在这里投资房地产。

  根据高力国际去年底发表的2010年第三季《环球投资者投资意向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全球商业房地产市场大多已从谷底回升。亚洲投资者显得最为乐观,91%受访者表示有意在本土区域购买物业,73%表示于未来12个月增加物业投资。在拟于未来12个月购买写字楼物业的亚洲投资者中,新加坡成为他们的投资首选地区之一。

  报告显示,亚洲投资者购买亚洲物业的意愿持续攀升。有91%受访者表示有意于本土区域购买物业,较2010年第1季的78%为高。如此高的比率,可归因于投资者预期亚洲经济增长良好,尤其是受到中国市场的带动。

  为更好地推介新加坡的私人房产,新加坡一些房地产公司为海外投资者举办房产考察团,为有意投资新加坡房产的投资者提供服务。

  调控手段见效

  为抑制新加坡房价走高,新加坡政府为此从2009年9月开始,陆续推出了四轮降温措施控制房价飙升的势头,起初主要通过调高首付款比例等手段,但效果不理想。今年1月,新加坡政府出台第四轮措施,将最高的印花税从原来的2%大幅调高,同时将有未还清房贷的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

  新加坡出台的新政中,征收卖楼印花税的实施期限,由购入后计起的3年增至4年。此外,政府将按不同年期收取不同的印花税率,其中购入后于一年内出售的,须缴付16%印花税,较先前规定的3%大幅增加。新加坡政府表示,大幅增加短炒印花税率,目的是加重卖家短期将物业卖出的成本,借此打击投机短炒的动机。

  新加坡1月的调控措施还限制个人买家第二套房的按揭比例上限,由之前最多借贷七成减至现时的六成;而企业及信托基金等非个人买家的按揭比例上限,由六成降至五成。新加坡财政部常任秘书王文辉4月在世界银行东亚发展大会上,针对提问时指出,新加坡政府关注房地产市场,在过去12个月来推出了四轮措施,已预先防止泡沫的形成。新加坡政府还从去年开始增加组屋供应,建屋发展局今年将大幅增加新组屋供应至22000套。

  新加坡政府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加坡房地产价格第一季度增幅继续放缓。由政府兴建的组屋二手价格在一季度虽然有所上升,但1.6%的升幅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2.5%。

  记者 黄继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