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南京南站建成 南京楼市形成“金三角”格局

2011年06月23日 15:39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再过5天,被誉为“亚洲第一大高铁站”的南京南站就将正式竣工启用,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也将全线试运行。毫无疑问,6月28日的南京将为南站的开通而沸腾。这一天,全南京都将向南看!

  南京南站不仅仅是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这么简单,根据规划,它所在的南站板块还是联动区域的经济服务性中心、南部新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南京城市的标志性形象门户。

  专家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南京南站的正式开通和京沪高铁的全线运行,对于南京城市地位的提升将是一个重要促进,而此举也将让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风生水起,规划中与新街口、河西“三足鼎立”的南部新城自这一刻起有了质的突破。

  亚洲第一站

  提升城市地位

  南京南站的正式开通,对于南京城的发展究竟有何重要意义呢?

  搜索百度百科可以看到,南京南站,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单家楼片区,总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南京站的大小,建成后将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公路长途客运、城市轨道和公交系统紧密衔接的立体式现代化客运中心。

  南京南站之所以被誉为“亚洲第一大高铁站”,更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通过的高铁多,是连接5条高等级铁路——京沪高铁、沪汉蓉城际铁路、宁安城际、宁杭城际和沪宁城际的枢纽站。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经停南京南站的车次达到136次,仅次于北京南站138次位居第二,高于上海虹桥站128次,使得南京成为辐射能力超过上海的华东铁路新枢纽。

  还有消息称,京沪高铁开通后华东将开行至广州南站的动车,将结束长三角与珠三角间无动车的历史,届时南京到广州的乘车时间将大大缩短,这也将进一步提高南京的辐射能力。

  “从南京出发,长三角4小时连通京津唐,杭州上海合肥安庆都被纳入1小时都市圈,南站和京沪高铁的开通,给南京整个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宏图地产副总经理周晓曼指出,南京过去只是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今年它将成为长三角承东启西的中心城市。

  南部新城建设

  翻开崭新的一页

  南京南站还不仅仅是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这么简单。在南京“十二五”规划中,南部地区从“城市夹缝”一跃而为“门户地区”。规划中的南部新城,总面积164平方公里,核心区66平方公里。南部新城是迄今为止南京最大的城市功能板块,率先启动建设的就是以南京南站地区为核心的32平方公里。

  2011年6月28日,历时两年多建设而成的南京南站就要竣工启用了。“这一重大利好终于变成了现实”,豪斯机构营销总监丁峰认为,交通引擎的强势启动,将为南部新城的建设注入无限活力,在交通、人流、配套、商业都将极大改善的同时,南部新城的建设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丁峰表示,南京南站将成为拉动南部新城崛起的发动机和火车头。目前,南站商圈正蓄势待发,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的明发商业广场今年10月份就将全面开业,苏宁电器、中闽百货、永辉超市等大型商业已经确定进驻,同时加拿大西岸公司和南京中驰置业也将在南站板块联合打造一个近40万平方米的高端城市综合体,未来这里将成为第二个“新街口”,而其跨越区域性和辐射性都将远远超过新街口,南京城市的发展重心正在南移。

  南京楼市

  形成“金三角”格局

  根据规划,今后的南京将形成新街口城市中心、河西中心、南部新中心的“金三角”格局。而一直以来,相比日新月异的河西、繁华成熟的新街口,作为第三极的主城南部无论规模还是影响力上都逊色很多,给人以“缺乏活力、发展缓慢”的印象。飞驰而来的高铁和气势磅礴的南京南站,带来的更将是南京楼市格局的巨变。

  近年来,伴随着南京南站的规划和建设,南部片区在买房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在悄然变化。宏图地产副总经理周晓曼告诉笔者,宏图·上水庭院距离南京南站仅有2站路,在这个项目的销售中他们明显感受到购房者态度的转变,上周末两天就卖掉了5套别墅,销售金额近3000万。

  本报与365地产家居网联合进行的“下半年购房心理大调查”也显示,截至6月22日9:30,南部新城超越了江北等热点片区,紧随河西成为购房者置业区域选择的亚军,比例达到了22.78%,仅比河西落后2.28个百分点。

  “南京前8年整个市场的中心是在河西奥体,但是以南京南站的开通为标志,整个南部新城,将是未来南京5到8年的开发重点”,南京市房地产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今后几年南京市场的热点一定是南部新城,最终将形成与新街口、河西鼎足而立的城市副中心。本报地产评论员 刘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