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李一戈:无须担心国际融资渠道冲击楼市调控

2011年06月27日 19:05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潘石屹所在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近日获得了一笔不超过6.05亿美元的三年期国际银团贷款。国际化的融资渠道,是否可以避开了银行信贷紧缩,从而影响甚至冲击正在进行的房地产调控呢?下面,我们来连线《21世纪经济报道》地产新闻总监李一戈,咱们一起听听他是怎么看的。

  主持人:有人担心,国际化的融资渠道,会最终冲击正在进行的房地产调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李一戈:我个人觉得,将国际银团贷款,上升到影响甚至冲击房地产调控这个高度,有点夸张。与SOHO中国一样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地产企业,最近都在寻找海外融资渠道,只不过,绝大部分企业是发债,而潘石屹是通过国际银团贷款。它们都是在进行国际融资。目前所做的国际融资成本普遍高于内地融资成本,有的发债利息高达23%。很显然,这些开发商愿意高成本融资,是因为内地的信贷紧缩政策,让开发商很难像以前那样获得银行信贷。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在进行国际融资,最近的这一波国际融资独特的背景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房地产调控,当然这一次潘石屹贷的款额有点大,超过6亿美元。有人会担心,如果所有开发商都像潘石屹这样,做国际银团贷款,岂不是国内银行信贷紧缩对这些开发商就没用了?不是这样的,第一,不是所有香港房地产上市公司都愿意并能够获得国际银团贷款,这么多年,我只听过很少的几例;第二,即使可以获得国际银团贷款,实际汇入内地,分几次,每次多少,还需要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根本无须担心会影响内地信贷政策,冲击房地产调控。

  主持人:国际银团贷款,会不会是国际资本变相流入中国的表现,会不会推涨物价?还有机构预测,今年仅仅北京上海的外资大宗物业交易就将达到600亿元人民币。外资是在抄底中国楼市吗?

  李一戈:国际银团贷款,应该把它放到国际银团对具体公司的贷款这个背景来看,就事论事,不要夸大。国际银团给中国公司贷款,当然是国际资本进入了内地。但是,这些贷款分几次汇,汇多少,是需要国家外管局来审核的,不是说你想怎么汇就怎么汇。至于将国际银团贷款与输入性通胀联系起来,也过于勉强。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那么所有境外直接投资会带来输入性通胀,我们还千方百计吸引境外投资做什么?

  在目前正在进行的房地产调控背景下,外资看到了投资内地房地产市场的机会,进行物业买卖,也是很正常的。今年京沪外资大宗物业交易可能超过600亿元,并不奇怪,去年就有590亿元了。这些物业绝大部分是写字楼等办公物业而非住宅。至于外资是不是在抄底,外资机构自己会评估,不过,我们的监管机构一直都在加强审核,毕竟在外商投资目录里,房地产业仍是限制级别,所以我们不用过分担心。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