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千万套保障房开工仅三成 利润太低房企没动力

2011年07月01日 15:38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按照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11月末前须全面开工”的要求,保障房建设正面临“中考”,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张学勤前日在新浪乐居协办的“第三届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上透露,目前保障房实际开工率仅为34%,其中超过70%城市的开工率更低于30%。

  针对这一局面,张学勤表示,各地方政府在利用企业债融资支持保障房的问题上应体现“三个优先”。他还透露,中央今年对保障房建设的补助资金计划为1310亿元。“十二五”期间,政府和企业对保障房的总投资规模预计都在4000亿元-5000亿元。

  尽管如此,“钱荒”仍然是保障房建设最致命的短板。据羊城晚报记者了解,由于总投资将近1.4万亿元的规模史无前例,“钱荒”逼得地方政府“自谋出路”,“发债救驾”、“产权共有”模式,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发债融资难管用?

  6月初,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和其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保障性住房项目融资。与此同时,财政部公布了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首次代理发行计划,透露今年将为保障房融资首次发行504亿元地方债,全年计划则是2000亿元。一度紧闭的地方融资平台闸门再度打开,这让保障房看到了希望。

  “1000万套的任务是比较重的,资金压力比较大的。”张学勤表示,中央会支持地方及企业进行保障房融资探索,保障房融资应探索“三个优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应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优先进行保障性项目企业的材料评审;优先做好募集资金用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企业债券发行申请材料的转报工作。

  不过,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能发行多少债券尚难确定,保障房收益低,买债的人也不傻;再次,发债是透支地方和企业的未来,尤其是地方融资平台借贷“老病”未除又添“新愁”,也得考虑风险隐患。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更直言: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保障房融资,坏账风险大。“它的收益是不是能够还本付息,而保障房现在的平均收益率只有3%。另外,能否保证这部分的企业债能够用到保障房里头,也很难掌控。

  “产权共有”不是救命稻草

  面临保障房融资困局,各方也开始着手改善创新融资机制。上海、江苏、福建、湖南、河北等多地试点“共有产权”房,即在廉租房、经适房等保障房当中,申请人可以先购买保障房的部分产权,比如20%或者30%,政府持有剩下的70%-80%。达到一定年限后,保障对象可以将政府产权部分购买过来。

  “向保障对象出售一定的产权用以回笼部分资金”的模式似乎成为各地政府破解廉租住房建设的巨大资金压力的“救命稻草”。但杨红旭对此不以为然:如果廉租房和公租房用于出售,定位会与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完全重合,只能说又是一场住房保障政策的悲剧。杨红旭断言,如果入住公租房的人都打着“以后低价买下”的主意,则公租房身上也将染上以前经适房的毛病:巨利诱惑下的腐败与不公。

  利润太低房企没动力

  张学勤表示,在“十二五”期间,政府和企业对保障房的总投资规模预计都在4000亿元-5000亿元。但目前来看,房地产企业参与动力不足。

  住建部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高达七成比例的大型房企对此“敬而远之”。究其原因,是因为利润空间低,加上建设运营期长。相关人士表示,商品房开发利润基本在30%以上,而保障房的利润只在5%-10%之间,很难让开发商心动。另外,保障房不可以上市交易的制度,让开发商感到其价格很难上涨。

  这也就不难解释,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课题报告中,为何在100家较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房地产企业中,仅有30家在2007年至2010年间参与了保障房建设。

  广东省房协理事赵卓文认为,地方融资平台的介入,必然使得保障房建设加速。但短期内,至少在2013年前,保障房对商品房市场影响相当有限。记者赵燕华报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