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北京远郊房产市场渐苏醒 门头沟楼市稀缺中起步

2011年07月15日 14:0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提起门头沟,第一印象就是煤矿。明清时期,“门头沟民皆市石炭为生”,“京师百万户皆仰给于西山之煤”。这里经济相对落后,在煤矿谋生的危险人所共知,因此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家有半碗粥,不上门头沟。”

  直到今天,门头沟的核心区域的居民,仍然有很大比例是北京京煤集团(原北京矿务局)的职工和家属。延续了几百年的经济格局和人口结构,如今已经开始被打破。

  稀缺性造就“高起点”

  近些年来,楼市热点已转移到城区之外,从比较早的昌平、通州,到2009年大兴楼市的兴起,再到2010年房山长阳开始集中放量,远郊区县的房地产市场纷纷苏醒。

  与此同时,门头沟区的房地产市场,却一直处于接近静止状态,连业内人士也几乎要将其遗忘。记者询问几个对北京楼市发展如数家珍的业内人士,却纷纷表示对门头沟区域不太了解。

  5年前,即使是在门头沟核心区域,绝大多数居民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式6层板楼里,或者是低矮拥挤的平房内。这几年,随着拆迁力度的加大,平房居民多数已住进回迁房。现在走在门头沟,街道两旁正在建设或者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回迁房占大多数。

  根据亚豪机构提供的一手房成交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今,门头沟区域新房的年销售套数,从来没有达到过1000套,整个区域销售量,甚至低于其他区域单个项目的销售量。2009年门头沟新房成交494套,2010年门头沟楼市的总销售套数为8套,2011年截至7月11日,区域的销售套数为31套。

  与此同时,区域内二手房成交套数却急剧增长,2009年的二手房成交套数为6895套,2010年为3144套,远远高于一手房成交套数。

  门头沟区域新盘供应量少,需求量却较大,不仅造成一二手房成交量严重倒挂,而且由此造成的稀缺性导致房价飙升,门头沟区域成交均价从2009年的每平米7930元,涨到截至今年7月11日的每平米18347元。目前,区域内只有绿岛水岸一个普通住宅项目在售,均价为每平米22000元。

  门头沟区域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房价却令很多业内人士都感到惊讶,从房价来看,门头沟楼市是名副其实的“高起点”。

  交通、产业产生质变

  和北京其他区域一样,让门头沟楼市开始发生质变的,还是交通和产业。

  很多人以为,门头沟区域内的购买客群,主要来自于拆迁户,事实并非如此。门头沟区域内拆迁,都会提供安置房,而安置房价格远低于商品房,因此拆迁户对于商品房项目的价格很难认同。因此在新盘客户中,本地原住民所占的比例很小。

  区域内购买客群,主要来自于产业园区。丽景长安的工作人员介绍:“比较典型的,有一对夫妇来看房,他们的企业搬来石龙工业区已两年,他们有购房意向,也有购房能力,只是在寻找合适的房源。”

  思源经济高级策划经理潘浩表示:“在丽景长安项目策划初期,客户调查发现区域外的客群对于门头沟区域非常不认同,但是当交通状况改善后,从蓄客结果来看,我们发现世界真的变了。”

  据介绍,丽景长安项目进行客户梳理时发现,门头沟区域外来看房的客户,都是沿着两条路过来的。一条是阜石路,阜石路二期贯通,使门头沟到中心城区时间缩短到20分钟之内,这就吸引了沿途很多在机关大院、医院、科研单位工作的客户。另一条是莲石路,由于西四环新房价格已涨到每平米3.5万元以上,很多看房人开车沿路向西而来。

  长安街西延长线即将开工,108、109两条国道的改造,未来地铁S1号线的建设,都将使门头沟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门头沟几个房地产项目负责人表示,随着交通改善,项目的目标客群,将延伸到金融街一带。

  ■ 区域前景

  地铁若开通 前景更乐观

  门头沟区域的住宅市场上,虽然已有住总、金泰、华润等品牌开发商的入驻,未来两年内的供应量仍然会比较少,但是从供地计划来看,未来的供应体量还是比较大的。思源经济高级策划经理潘浩介绍说:“从规划图上看,未来区域内供地还是很充裕的,图上的住宅地块,每一块都和丽景长安体量差不多,这些地块加起来,建筑面积不会小于200万平方米。”

  对于门头沟区域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前景,业内人士表示,门头沟距市区距离较近,如果能够解决交通问题,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前景会很乐观。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表示,目前不仅门头沟区域,在整个京西片区,新盘可供应量都很少。如果未来门头沟在解决交通问题后,不排除未来会成为京西的一个供应热点。

  华高莱斯国际顾问机构城市研究部总监夏连珠也认为,只有轨道交通和发达的公路交通,才能真正支撑区域发展。(记者 刘狄)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