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重庆公租房为夹心层圆安居梦

2011年08月05日 08:57 来源:重庆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

  建成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大幅减少住房支出。建设、营运、管理好公租房及其配套商用服务设施,为200万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城镇住房困难户提供住房保障。

  8月27日,重庆公租房将进行第三次摇号配租。从3月2日首次摇号算起,不到六月的时间,重庆就将举行3次摇号配租。

  截至目前,已有3万多户居民分配到了公租房。与此同时,公租房入住签约也在持续进行中,目前已经有约8000多户承租户签约入住,到今年年底,全市将分配10万套公租房。

  探索住房供应双轨制

  “只需花不多的钱,就能在城市里有一个温暖的家。”重庆市公租房管理局局长郭唐勇表示,重庆在全国率先大建公租房,就是体现民生导向发展最贴切的一个举措,为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城镇住房困难户等“夹心层”人群圆了安居梦。

  郭唐勇说,重庆公租房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都名列前茅,市委市政府提出3年建成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这一数据经过科学测算,可覆盖约200万城市人口,加上原有的经适房、拆迁还建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可将30%以上的城市人口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中低收入群体应保尽保。

  目前,以公租房为突破口,重庆已建立起市场供应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并根据“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原则,确保房地产发展健康可控。

  为发展带来三大好处

  郭唐勇表示,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在分配制度、生产关系等方面作出调整,而公租房制度无疑是其中关键的改革措施之一,就是支撑重庆“共富”的一个重要举措,将为重庆发展带来三大好处: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城市化健康推进,有利于拉动内需。

  郭唐勇解释说,城市里贫富差距,在住房上的差距表现得比较突出,公租房让居者有其屋,使中低收入群体有稳定住房,因此,建设公租房是缩小三个差距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公租房确保了城市化健康推进,消除了出现“贫民窟”现象的可能,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此外,重庆把几百万农民工户籍转化与公租房保障相结合来推动,成为促进城市化、工业化的妙招。较低的公租房租金能减轻生活压力,老百姓可以把省下来的钱用于其他消费,提高生活水平,从而拉动经济发展。

  体现“以民为本”德政

  “公租房建设充分体现‘以民为本’的执政思想。”重庆公租房的建设成就,赢得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不少专家学者来渝考察,最感兴趣的便是公租房项目。在上月举行的“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上,重庆的公租房建设再次成为专家学者们热议的话题。

  经过考察后,专家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庆为改善民生、推动共同富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很多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公租房建设就是突出的代表,它不仅承担起了城市的责任,还有一个意义,就是缩小“三个差距”,特别是贫富差距。因为重庆的公租房不仅可以租,几年以后还可以买下来。这样,低收入百姓就能置办一份家产,这就是“积德”,就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记者 陈富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