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特色彰显商业地产生命力

2011年09月05日 13:21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住宅限购愈加严厉的预期下,商业地产能否成为投资者新的避风港?尽管前景并不明朗,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涌向商业地产领域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与投资客正日益增多。

  近日,苏州吴地集团在京主办“特色商业地产恳谈会”,希望凭借企业自身的餐饮品牌特色进军商业地产开发,同时吸引实力房企共同投资,做大做强区域商业地产项目。而在由搜狐商业地产主办的“2011中国商业地产高峰论坛”上,众多经济学家、行业机构、地产企业、金融业代表及零售品牌商同样在共议商业地产的未来发展大计。

  一时之间,商业地产向何处去,成为众人共同关注的焦点。

  商业地产≠商店地产

  如今,商业地产似乎人人会建,但建好以后如何经营,如何创造持续稳健的现金流,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在城市综合体蜂拥而上的现实中,靠什么带动新建综合体的运营值得思考。

  近日,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加拿大宝佳国际建筑师有限公司驻华首席代表高志认为,中国的很多商业地产,其实只是“商店地产”,他们对商业地产的理解并不够深。

  而在吴地集团董事长段海飞看来,一个商业地产项目要想成功运营,只靠商业店铺是很难在短时间内集聚大量人流的。对一个新建的商业地产项目来说,餐饮业态、尤其是具有品牌的餐饮业态是聚拢人气的最好方式。吴地集团创业多年来,已形成7个不同档次的餐饮品牌,其中昆曲主题餐厅吴地人家已在全国各地开设40多家连锁店。而在进驻各地商业地产项目时,段海飞发现打造一个以美食为中心的城市综合体,既有助于城市商圈的快速形成,也容易跟政府进行沟通,获得更加理想的有价值的地块。

  基于这种考虑,目前吴地集团已在昆山、苏州、南通、泰州先后取得4个以餐饮美食为核心的综合体项目,希望通过独特的商业运营思路给未来的商业地产带来更大价值,而这个价值的利润率可能是两倍甚至三倍。当然,其前提条件是坚定不移地把企业目前的餐饮品牌打造好。

  阳光100置业集团常务副总裁范小冲则呼吁,业界切勿将商业理解成百货。事实上,王健林曾表示,万达购物中心就是餐饮购物中心。而在中国,餐饮店是一个最具人气的地方。从开发商的角度讲,阳光100集团愿意和拥有众多餐饮品牌的吴地集团合作,成建制地扩大招商对象。

  天鸿地产董事长柴志坤谈到商业地产发展时表示,商业地产第一个阶段走过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第二个阶段大家更多在关注品牌;而进入第三个阶段,商业地产不仅要有规模、有品牌,更要深入参与到与人的结合中,特色经营、深度体验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共商行业新发展

  曾有人预言:“过去十年属于住宅市场,未来十年则属于商业地产”。当单纯以住宅为搏杀利器的房企,发现单一的企业开发产品链已经很难在未来地产界立足时,商业地产于是成为众多企业重建公司结构的不二选择。2011年商业地产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地产企业的必修课,并从少数人的游戏演变为群雄逐鹿的壮观局面。

  在“2011中国商业地产高峰论坛”上,香港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语出惊人,“如果破产没有在住宅房地产开发中出现的话,未来一定会在商业房地产开发中出现。在商业地产领域,最重要的不是赚不赚钱,而是企业的资金链和现金流,现金流不行就得破产。”

  他认为,商业地产开发运营也有难处,这是没有做过商业地产开发的人难以想象的。“通常,住宅开发以量取胜,资金回流比较快,房企之间的较量并不是质的较量。而商业地产资金回流慢,能够卖的商业房地产不乏垃圾产品,单纯靠收取租金的话,房企完全有破产的可能。”

  谈到近期一家很大的商业房地产商宣称,18个月就可以完成商业地产项目从买地到交付使用的工作,陈启宗直言,“这绝对是垃圾大楼的设计者。设计一个项目最少要花12~18个月,没有18个月是设计不好的。”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面对商业地产来势汹涌的发展,同样表示,“商业地产既是一个发展的机遇,同时确实面临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在此时期,房企关注商业地产尽管完全合乎情理,但在业态的布局上既要考虑专业化,也要对商业地产、主流地产包括产业园区地产等多方面予以关注,因为这些业态也是需要关注的领域。

  总之,从企业层面讲,“商业地产比住宅地产门槛要高,不光有人才的要求,同时也有资金的要求,占用资金长、规模大,融资相对难度大一些。另外,商业地产不仅是前期选址定点,在营销、运营、物业管理上与住宅地产也都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从行业管理上看,商业地产不确定的因素也很多,还缺乏国家层面的系统性指导文件。”

  为此,朱中一建议,“房企要关注商业地产,但不要盲目进入商业地产。”

  -本报记者 张东林 北京报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