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千余亩“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变身高楼前后 (2)

2011年09月06日 11:29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刘鹏荣告诉记者,正是在这批准备扎下根来的农户们的劳作下,这片至少1700亩的沙漠被成功改造成了良田。榆林市水利局为此在1998年10月专门编制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南郊农场项目区工程竣工报告》,称经过综合治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实现了渠、林、路、田综合配套,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园田化新格局,“不仅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而且为项目区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陕西当地权威媒体报道称,整个风沙滩区粮副食品基地综合开发项目是国家以工代赈重点项目,曾经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列为“二十项兴陕工程”之一,在9年间共累计投资3.24亿元,到2000年,榆林风沙滩区已经建立起了一块块整齐的高标准农田,总计60万亩水田及配套工程。

  据2000年10月29日《陕西日报》报道称,当年10月22至23日,陕西省组织省水利、农业等部门专家对该项目进行验收。专家们一致认为工程设计合理,质量优良,效益显著,为下一步治理风沙滩区和建设秀美山川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土地改造后被划归开发区

  但是,耗费巨资兴建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几个月后,1999年2月,榆林经济开发区由陕西省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开发区,设计总面积为18.2平方公里,起步建设面积为6平方公里。

  2000年5月2日,原榆林行政公署下发《榆林经济开发区土地统征划拨实施方案》,收回南郊农场在开发区用地范围内的国有土地。

  2000年5月至2004年10月期间,开发区开始大量征收农民承包的土地,因土地权属、青苗补偿、地面建筑物赔偿等问题,当地政府与这批承包种植户一度存在争议。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南郊农场当年改造的1700亩良田如今已全部被划入榆林市经济开发区。今年8月20日,当记者来到这片被改造过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所在地时,已几乎见不到任何过去辉煌的痕迹。在种植户的住宅前,仅剩的一小片尚未进行建设的空地上,黄沙又替代了能够生长庄稼的土壤。而在其余地块上,正快速“生长”着一栋栋高楼大厦。

  “最开始,那些地根本就种不出什么东西来,慢慢地经我们改造后,土地才开始肥沃起来,庄稼收成几乎增长了1倍。在沙漠里边种树种庄稼都是很难的事,我们花了几年时间把一片沙漠改造成农田,后来榆林防风治沙,农场就大量地种植树苗,给当地生态作出了贡献,如今就这么毁了,我们特别心疼。国家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治理风沙,怎么没几年就变成开发区了?我们以前的努力不都白费了吗?”刘鹏荣说。

  在农民黄其文家里,记者看到了两块锈迹斑斑,但字迹依稀可见的金属牌匾,上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陕西省榆林市粮副食品基地综合开发项目”。黄其文说,这是他想尽办法保留下来的,除了是对这群种植户集体记忆的一种保存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怕这段曾经存在过的历史会被人否认掉。

  土地征用手续被疑违规

  黄其文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2008年3月,榆林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在给一家媒体的回复中称,这片被征用的土地为“国有荒沙地”,对此前挂牌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陕西省榆林市粮副食品基地综合开发项目”两项认定只字不提。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