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厦门嘉莲大厦地块出让价每平方米仅20元(3)

2011年09月19日 10: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掌握的一份日期为2007年9月18日的告知笔录显示,思明区法院的一位林姓法官对沈诵庆说,“根据有关测绘规定,被执行人只有在收到建设单位报送的房产测绘成果,才能作出审核决定。而厦门市汇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至今未递交房产测绘成果,因建设单位对是否提交测绘成果申报测绘审核具有自主选择权,作为行政机关的房管局对其不具有强制性权力。故只有待厦门汇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按要求提供测绘成果申请测绘审核后,本院才可要求被执行人继续履行生效判决的义务。”

  既不支付违约金,也不提供测绘成果,汇成公司置法院判决及厦门市房管局的公函于不顾,沈诵庆获取房产证的日子被再度延期。

  会议纪要透露执行难玄机

  从2007年至今,沈诵庆先后向思明区法院提交了6份申请强制执行书,但他的胜诉结果仍只停留在那一纸判决书上。

  “终审判决的内容为何不执行呢?”这让沈诵庆困惑不已。直到看到一份编号为“(2010)18号”的厦门市委会议纪要和汇成公司做出的一份情况反映后,他才知道了其中的玄机。

  一份由汇成公司于2010年5月12日作出的“关于汇成公司即将被强制执行的紧急情况反映”称,“2010年5月11日下班前,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执行庭法官突然来到我公司,就嘉莲大厦系列房产纠纷案件张贴公告,要求公司于5月31日前搬离现办公场所,否则将采取相应的强制执行行为。”

  这份“情况反映”写道,“市委领导曾专门针对我司陷入巨额恶性循环赔偿的事件召开会议,会议上政法委陈炳发书记严厉指出要停止对我司巨额赔偿金的执行,当时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有关领导、市土房局的相关领导均参加了会议……”

  9月8日上午,中国青年报记者到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采访,该院宣教处处长郑金雄接通电话后称其不在厦门,要等中秋节后才能接受采访。郑金雄向记者证实了上述会议纪要的存在,并称,“这个案子很复杂,有行政也有民事,整个案子还在复查阶段,现在成立了一个小组专门负责此事。”

  据此前报道,厦门中院相关负责人就判决为何迟迟不能执行接受采访时称,“因为在案件执行中,汇成公司提出对业主不能如期办证的损失,责任在房管局,应由国家赔偿,所以根据厦门市有关领导的指示,要慎重对待国家赔偿问题,要求停止执行,对该案进行复查。如果说复查结果是房管局的原因导致开发商违约,赔偿就不应该由开发商承担,那么就牵扯到国家赔偿问题。”

  “情况反映”还称,参加了专题会议的房管局郭副局长“再次确认当时会议上政法委陈炳发书记坚决制止此类利用司法程序来获益的恶劣行为的态度,不仅如此,陈书记还明确表示会通过执行回转弥补我司的损失。”

  记者未能拿到上述“情况说明”中提到的“市委领导曾专门针对我司陷入巨额恶性循环赔偿事件召开会议”的会议纪要,但拿到了一份于2010年7月6日上午,由厦门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炳发主持召开的关于嘉莲大厦房产纠纷问题专题协调会的会议纪要。

  这份编号为“(2010)18号”的会议纪要载明,由市政法委牵头,市中级法院、市房管局为主负责,会后抓紧向省委政法委、省高级法院汇报嘉莲大厦房产纠纷系列案件相关情况,“旨在商请省高级法院同意对已生效判决、裁定暂缓执行,并对我市两级法院相关行政、民事案件再次复查。如复查认为相关案件依法符合再审条件,则依法启动再审。”

  该会议纪要的第五条写道,“为推进解决嘉莲大厦房产纠纷,会议决定成立嘉莲大厦问题工作督导小组,由市委徐国庆副秘书长、市政府赵晓波副秘书长、市委政法委郑振棬副书记三人负责牵头督办,具体工作由市中院和市房管局负责。”

  2011年9月8日,记者多次拨打陈炳发和郑振棬的手机及办公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

  时至今日,“(2010)18号”号会议纪要中提到的督导小组已成立一年有余,但沈诵庆与嘉莲大厦开发商的纠纷仍未平息。

  出让合同显示:

  嘉莲大厦地块出让价每平方米仅20元

  嘉莲大厦的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争议还未平息,有知情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反映,嘉莲大厦所在的地块也有猫儿腻。

  一份由嘉莲大厦某业主提供的文件复印件显示:“市场处:厦门汇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经厦府厦地房证第00000017号文批准,同意在莲花新村嘉禾路东南侧开发嘉莲大厦项目商品房,用地面积12774.27平方米,商品房建筑面积99195.411平方米,总地价255485.4元,已交金额255485.4元,占总价的100%”。文件的落款日期是“(19)97年10月13日”。

  按照此份文件标注的用地面积和总地价计算,厦门汇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成公司”)以每平方米20元的价格获得了该地块的使用权。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