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开闸放地”效果两年后才能见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业内人士:“开闸放地”效果两年后才能见到
2010年04月02日 12:35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广州市政府出台“穗七条”几乎条条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源头——土地供应。而据多家媒体报道称,广州市国土房管局透露,“今年计划供应5平方公里的商品住宅用地,这一计划供应规模是近年来最多的”。土地供不应求是房价快速上升的主因,虽然目前公布的土地供应量很充足,但如何让开发商拿地后按期将房子建出来则更加关键。

  从协议出让到招拍挂

  土地供应收紧房价狂飙

  2002年

  2002年4月,国土资源部发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第11号令),要求从2002年7月1日起,“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

  土地招拍挂始于2002年,但在那个时候,很多开发商都是依靠协议或私下转让来获得土地,第11号令的出台,也让很多开发商凭借着“历史遗留问题”这一理由大规模圈地,土地招拍挂受阻。

  2003年

  国土部《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第21号令),对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作出详细规定。从2003年8月1日起,要求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除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应当采用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外,还可采取协议方式。

  这一法规的实施标志着国有土地的使用过渡到了招、拍、挂和协议出让并行的阶段。

  2004年

  2004年3月,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第71号令),要求从2004年8月31日起,所有经营性的土地一律都要公开竞价出让。

  在2004年8月31日之前,各省区市不得再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采用协议方式出让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前盛行的以协议出让经营性土地的做法被正式叫停。该文件还规定,2004年8月31日以后,发展商必须及时缴纳土地出让金,而且如果在两年内不开发,政府可把该土地收回。这就是所谓的“8·31大限”,从这一天起新的全国土地政策将正式实施,此后全国一律实行房地产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这也是土地供应方式的重大转变。

  从土地供应下手像“中药调理” 难立竿见影

  对于“穗七条”,很多解读都表示此举是直接为抑制高房价而产生。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此举更类似于“中药调理”,从源头上解决住房供应问题,而社会大众则认为这是一剂“西药”,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才是“没可能的”。

  黎文江告诉记者,其实地价和房价的关系并非是单向的、谁决定谁的因果关系,它们既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互为因果。地价和房价具有不可分割性,大多数情况下其变动趋向是一致的。但同时,房屋和土地在不同阶段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政府、开发商或购房者),地价或房价的最终形成分别取决于这些所有者的利益博弈结果,其所产生的地价和房价的变动,因此又并非完全一致,有时甚至相反。高地价未必能推高房价,低地价也未必会拉低房价。高地价信号对区域市场价格心理预期影响力较大,但地价绝非拉升房价主因。

  黎文江还特别强调,土地的供不应求才是房价快速上升的主因。政府如果真能每年供应5平方公里的住宅用地,就等于给了开发商一颗定心丸,开发商也就不会为了有限的土地而去抢破头争“地王”了。

  开发商拿地后按期开发更关键

  黎文江还表示,今年计划5平方公里的商品住宅地供应,按照广州平均容积率2~2.5,以及从拿地到批准预售1.5~2年的开发周期,未来2年供应量将在1000万平方米左右。同时,“三旧”改造供应中心城区居住用地1平方公里,也将缓解中心城区供地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楼价问题。而连同限价房、保障房的相关规定,“穗七条”是体现了“保障低端、支持中端、放开高端”的构建住房体系思想。

  土地供应到5平方公里,政府的良好愿望是能通过放地来达到保障土地供应量,从而缓解住宅供应量的目的。但如何防止开发商“囤地”或延期开发以博取地价升值,也就是开发商拿地后按期将房子建出来的问题,则更加关键。黎文江表示,在土地出让合同中,双方就规定好开发周期及预售时间范围等。还有政府要规定不按期开发的惩罚措施,也能给开发商以警示。( 记者龙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