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时评:上海站在新起点——约会世博 海纳百川——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中新时评:上海站在新起点——约会世博 海纳百川
2010年04月30日 11: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上海4月30日电 题:上海站在新起点——约会世博 海纳百川

  中新社记者 李佳佳

  最新一期美国《时代》周刊以《上海重返“世界之巅”》为题,文章通过一次跨越历史的回眸,通过审视上海这座城市沿革与变迁,两相对比,令人见识世博会在激发上海及上海人自豪与自信时发挥的功力。

  其实,上海从不缺乏自信。自1843年开埠以来,上海的包容并蓄和开阔大度,为其近代人文精神的形成奠定基础。就像爱狄·密勒在《冒险家的乐园》书中说道:“上海真是一个万花筒,只要是人,这里无不应有尽有,而且还要进一步。”而胡祥翰编的《上海小志》卷10中也云:“上海一隅,洵可谓一粒米中藏世界。”

  早在百年之前,上海就以海纳百川之姿跃上世界的大舞台。

  走过一个百年,上海拥抱世界的态度依然坚定。

  2010年4月30日,上海世博会开幕之日,当黄浦江上空绚烂夺目的烟花将两岸世博园区照射得璀璨多姿之时,可以预期,世博会终将在上海光芒闪耀,它的影响力甚至覆盖184天会期结束之后,渗透到城市生活的点点滴滴。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曾说,“我们要把筹办世博会的过程变成践行世博主题的生动体现,让普通民众实实在在体验到世博给城市带来的变化和美好体验。”

  这一点,从上海世博会的会场选址中即可初见端倪。

  上海世博会把会场选择在黄浦江两岸,不仅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实际上也渗透了上海市政府借助世博会改善城市格局的意图。

  由于举办世博会,1.8万户居民告别了危棚简屋,搬进了宽敞明亮的世博家园,他们的户均居住面积从之前的30平方米提高到75平方米,这对于寸土寸金的上海来说是何其不易。

  由于举办世博会,上海的交通规划提前了5到10年,今年,总长400公里的12条轨道交通就将全部建成,地铁长度超过东京,世界第二。随着全新的浦东国际机场T2、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的相继投用,上海这座中国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乘运能力大为提高,极大方便了市民出行及人流往来。

  由于举办世博会,上海的黄浦江两岸大量种植植被,使原来沿江的钢铁厂、造船厂等重工业所在地,变成遍布鲜花绿草,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休闲旅游区域,比如已建成的世博公园就将成为上海城市中心最大的一块“绿肺”。

  除此之外,举办世博会也为上海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据专家预测,世博会至少与20个产业相关,最直接收益的要数旅游业,7000万人次的客流强而有力地拉动着上海的内需市场。而那些与旅游业相关的酒店业、商贸业、物流业、会展业,以及建筑业、装潢业、服务业等也雨露均沾,或多或少地分得一杯羹。

  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上海,亟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海世博会无异于一次契机,引导着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从原来的单纯规模扩张,转变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从原来依靠资本的力量,财富的驱动转变为依靠科技的力量、创新的驱动。

  作为2010年世博会的承办地,上海在搭建全世界共享世博平台的同时,自身也因为筹办世博会而加速发展,并留下了丰硕的物质和精神遗产。

  中国驻国际展览局代表、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说过,上海人是有远见的,他们从来都在不安于现状中瞻望未来;上海是有决心的,她习惯于在既定目标并判定目标之后,排除万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如今,世博会大幕开启,梦想照进了现实。这座昔日东海之滨的小渔村早已今非昔比,她邂逅了世博,抓住了机遇,并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一员,向着更高、更远、更美好的目标前行。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