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收费:质疑“霸王条款”先学基本规则——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金融频道

银行收费:质疑“霸王条款”先学基本规则

2010年08月16日 07:56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为什么信用卡存钱没利息? 取自己的钱还要手续费?

  长年累月泡在理财圈子里,热衷于发掘新的理财工具和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不时有信用卡持卡人抱怨银行这不对、那不对,而银行往往可以轻易地将这些抱怨一一化解。这是因为,持卡人对信用卡的规则非常不熟悉,等吃了亏之后再抱怨“霸王条款”,很少有机会能扳回来。银行员工可以轻松地答复:“信用卡的申请表和使用手册上写得很清楚,我们是照章办事。”

  有持卡人称,没时间看信用卡的规则,也看不懂。这有点说不通。人们有时间看电视,有时间逛街,有时间聊闲天,却抽不出时间学习与自身金钱密切相关的金融知识,甘心让自己成为金融机构的“羔羊”。

  别把信用卡当储蓄卡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但仍然有很多持卡人不仅往信用卡里存钱,还用信用卡在ATM上取钱。目前,除准贷记卡和存贷合一卡等特殊品种外,所有银行的标准信用卡都对存款不付利息。信用卡章程和领用协议明确载有相关条款,而信用卡申请表都载有章程和领用协议,使用手册则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解释。例如,建设银行信用卡章程第二十二条称:“本行对持卡人信用卡账户中的存款不计付利息。”

  至于用信用卡在ATM上取钱,那可真是“冤大头”。目前,绝大多数银行对信用卡取现行为收取手续费和利息。手续费的费率为0.5%至3%。利率为每日万分之五,有的银行还按月计收复利,即“利滚利”。信用卡章程明确载有相关条款,信用卡的使用手册明确载有收费标准。例如,建设银行信用卡章程第二十一条称:“持卡人在信用额度内提取现金不享受免息还款待遇。本行对持卡人不符合免息还款条件的交易款项、费用等从银行记账日开始计算利息,按月计收复利。”建设银行信用卡领用协议称:“甲方(持卡人)提取现金时,须按笔支付手续费。透支取现交易不享受免息还款期,乙方(银行)自银行记账日起计收欠款利息,日利率为万分之五,按月计收复利。”

  信用卡的收费标准通常载于使用手册最后的几页,这是最不应该被忽视的材料。此外,当收费项目变更时,银行通常会在网站发布公告,持卡人应当关注。   

    取溢缴款也有手续费

  有持卡人惊讶地发现,自己往信用卡里多存的钱如果要取出来,银行居然要收取手续费。“这是我自己的钱,又不是借银行的,为什么要收费?”

  很遗憾,不管持卡人说银行的相关条款是“霸王条款”也好,是“挖坑条款”也好,信用卡的领用协议写得清清楚楚。按照合同法的基本规则,持卡人当年在信用卡申请表上签字的时候,就等同于同意并遵守申请表所载的信用卡章程和领用协议。

  目前,除了极个别银行之外,绝大多数银行将信用卡的溢缴款取现视为一般取现,都要收取手续费。

  溢缴款指持卡人在还款时多缴的资金或存放在信用卡账户内的资金。持卡人还清了信用卡的所有欠款后,如果还多存了一些钱进去,这些多存的钱就是溢缴款。建设银行信用卡领用协议称:“甲方(持卡人)账户内的溢缴款不计付利息,提取溢缴款须支付取现手续费。”

  溢缴款有时会引发棘手的问题。例如,当持卡人要销卡时,信用卡里内的余额必须是0,否则银行无法销户。此时卡上如果有溢缴款,那就无法销卡。持卡人如果要取出溢缴款,又会产生费用和新一期账单。银行工作人员一般会建议持卡人先别销卡,通过刷卡消费把溢缴款花掉。   

    没收到账单不成理由

  有持卡人因为工作单位地址变动等原因,没收到信用卡对账单,因此没能及时还款。持卡人觉得责任不在己方。

  可惜,信用卡章程并不支持持卡人。例如,建设银行信用卡章程第五十五条称:“持卡人不能以未收到对账单为由拒绝向本行支付欠款(包括相应的滞纳金、利息等)。”第五十六条称:“如持卡人个人资料、联系地址、通讯方式或指定的对账单寄送地址等发生变动,应在变动后立即通过本行提供的客户服务电话或以本行认可的其他形式通知本行,否则,由此产生的损失由持卡人承担。”

  银行的条款真的那么难看懂吗?这可不一定。通常,信用卡章程会开宗明义地对专业术语做名词解释。持卡人如果觉得后面的条款看不懂,不妨先做做功课,把前面的名词解释先学一遍。例如,建设银行信用卡章程的《总则》有2/3的篇幅是名词解释,对“银行记账日”、“最低还款额”、“超限费”和“滞纳金”等12个名词做了解释。

  此外,信用卡章程通常辟有《持卡人权利和义务》一节,对持卡人权利和义务作出详细的解释。如果持卡人在收到信用卡之后说“我不知道”或“没听说过”,恐怕法院很难会给予支持。例如,建设银行信用卡章程第四十七条称:“持卡人应当知悉龙卡信用卡的功能、使用方法、收费项目及标准等。”

  晨报记者 李若愚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