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美国经济频频显示复苏迹象 仍未走出就业泥潭

2011年01月11日 13:2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美国经济近来频频显示复苏迹象,市场对2011年1月7日出炉的2010年12月份的就业报告翘首以盼。这份报告不仅显示美国经济是否全面复苏,股市和商业的红火是否带动就业市场的振兴,而且还预示着政府政策的最新走向,是否将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下去。

  但上周五公布的这份报告却凄凉惨淡:从就业数字上看,2010年12月份新增加的全美非农就业人数仅为10.3万人,不仅低于市场预期的15万-20万人,还不一定能跟得上美国劳动力平均每年递增130万人的进度。照这样的速度,现在1500万庞大的失业人口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被吸收到就业行列之中。

  从失业率角度来看,尽管比起上月的9.8%,2010年12月份的美国失业率下降到9.4%,但这只是假象,主要原因是为几十万失业者退出劳动行列,使得失业率数据变得失真。然而真实的失业率——那些丧失信心,并放弃寻找就业机会的隐性失业者和没有达到所希望就业时间的就业不足者——超过15%。言下之意,美国事实的失业状况比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要严重得多。

  从失业结构上来看,长期失业愈发成为一个严重问题。长期失业定义为没有工作达半年以上者,这占美国失业人口的44.3%。失业持续期的平均值是34.2周,比上一年增加19.6%;失业持续期的中位值为22.4周,比上一年增加9.8%。白人失业率为8.5%,黑人15.8%,西语裔13%,亚裔7.2%。高中以下教育水平的失业率为15.3%,高中文凭为9.8%,一些大专院校文凭为8.1%,大学本科以上为4.8%。

  一时间,美国“无就业复苏”的说法又喧嚣尘上。经济增长,股票增值,大企业坐拥高额现金。但这些都没能转化为美国就业市场的兴盛。就业问题关系到美国的国计民生,不仅仅是没有工作失去收入,还有失去社交网络,丧失工作能力,退出公益社区等长期短期的负面影响,不容等闲视之。

  美国目前面临的已不再是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而演变成就业危机,这甚至可以说是社会和政治危机。

  各方分析人士在解释“无就业复苏”的原因上也是众说纷纭:主要归结于究竟是周期性失业还是结构性失业。

  按照周期性失业的理论,就业滞后于金融和经济的复苏。金融是领先指标,带动投资和信心,进而推动就业的增长。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日前就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说,“我们需要耐心,不可能立刻从刚刚经历过的灾难中复原”,“劳动力市场可能会需要4-5年时间来恢复完全正常化”。

  统计数据表明,1991年以来的三次美国经济衰退,就业每次都花更多的时间才能恢复到衰退前的水平。一种解释是现在的职业更偏重服务性行业,比较不容易找到合适的位置,不如以前的制造业容易上手。

  但结构性失业的理论认为,美国的失业状况已有本质上的变化,这是一种结构性的变化,是“新常态”。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菲利普斯,他曾长期从事失业问题研究。

  他依赖的一个指标是股票市值同GDP的比例,认为这是商业投资的风向标,两者成正比,这个比例高了,就意味着投资兴旺,就业增长势头也就会比较强。他发现,现在这个指标比起经济正常状态下的1995年和1996年要减少10%。他计算得出的结论是现在的自然失业率为7%-7.5%。

  如何区分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总体失业率中的比例,是经济学家多年研究的课题。这个区分有着不同的政策含义:前者意味着有效需求不足,需要政府采取刺激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后者则是更深的结构性问题,需要提高劳动者竞争力,提高主观能动创新,在国际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中抢得“一杯羹”。(卢菁)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