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银行春节主“打短” 专家提醒防范理财风险

2011年01月28日 07:2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春节将至,很多抱着“人闲钱不闲”理念的投资者开始转战银行理财市场,一时间,假期短线理财迅速升温。《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伴随部分银行调高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某些20天以下的短期产品甚至出现了“难求”的情形。对此,专家提醒,投资者一定要对高预期收益率表象之下可能蕴含的资金风险予以警惕。

  热推短期产品

  春节,股市、期市等各交易市场均放假,但投资者却不甘心眼睁睁地看着大笔资金“睡大觉”。让手中的闲钱继续转起来,寻求休市时资金收益的最大化,已成为投资者的迫切需求。

  据W ind数据显示,从1月8日至2月1日,委托期在1个月之内的跨春节银行理财产品合计共发行117款,其中国有大行发行23款,股份制银行发行67款,城商行发行27款。

  光大银行自1月24日推出阳光理财“假日盈”(春节版),该产品为保本收益类,有7天和16天两种期限共6款产品,申购起点为5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受投资期限和客户资金量的影响,从3%至3.6%不等。产品收益起始日均自2月2日(除夕)开始。

  浦发银行于1月28日起全新推出的2011年春节假日理财计划,涵盖假日理财产品分为8天、12天理财计划,均为保证收益产品,8天H 1、H 2、H 3计划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1%(10万元起)、3.2%(100万元起)和3.3%(500万元起);12天H 1、H 2、H 3计划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2%(10万元起)、3.3%(100万元起)和3.4%(500万元起)。

  另外,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于28日正式发售“欢乐中国年系列”产品,有8天、14天、21天、30天期,其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8%、3.4%、3.6%和3.8%。

  收益率纷纷“被提高”

  记者注意到,近期不少银行都调高了理财产品收益率,以吸引客户。

  工商银行网站日前发布公告称,自1月24日起上调三款理财产品的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包括“步步为赢”收益递增型灵活期限个人人民币理财产品、“步步为赢2号”收益递增型灵活期限个人人民币理财产品、“日升月恒”收益递增型法人人民币理财产品,上调幅度在0 .05%至0 .1%之间。

  招商银行近日也将“岁月流金”各档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大幅上调,如7天期限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从1.80%上调到2.00%,14天期限的从1.90%上调至2.30%。而针对“点贷成金”系列理财产品,7天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从2.1%提高至2 .4%,60天期产品由3 .1%提高至3.3%。

  据普益财富统计,上周发行的1个月以下期限的 债 券 和 货 币 市 场 类 产 品 平 均 预 期 收 益 率 为2.59%,而在前一周这一数据为2.55%。

  货比三家 须高度防范理财风险

  银率网分析师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投资者来,假期把钱存活期并不是理财投资的最好选择,选择一些短期理财产品会是比较好的方向。不过,该分析师也提醒说,挑产品时不能仅看预期收益率,还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投资对象、资金风险程度;要看清楚是否承诺保障本金;要知晓同类产品过往的实际收益水平。如果投资标的风险很大,又不承诺保本,虽然标示的预期收益率高,但产品可能潜藏着亏损本金的风险。

  “目前市场上竞相发行的银行春节版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相差悬殊。同为7天期产品,有的年化预期收益率给出了4%以上,有的则不到2%,二者相差一倍。投资者在选购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时,应广收信息,货比三家。”银率网分析师表示。(记者 张莫)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