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2011:商业银行“信贷调整年”

2011年02月14日 10:45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1年我国银行业新增贷款规模应当在2010年全年7.95万亿元的基础上适当减少。

  银行业应当在信贷规模适当减少的前提下加快调整信贷结构,做到有扶有控、有保有压,保障银行业在守住风险底线的条件下持续稳健发展。

  要加快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促进银行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双轮”驱动银行“战车”前进,积极推进银行的综合经营,形成多元化收入均衡增长的良好格局。

  兔年春节假期刚刚过去,央行就宣布从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此举旨在进一步遏制通胀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银行机构在一季度的信贷投放剧增的势头。 1月中旬,央行对外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95万亿元,同比少增1.65万亿元。7.95万亿元比2010年年初确定的贷款规模7.6万亿元多增加了3500亿元,即多增长了约5%。按照过去两年银行业的新增贷款规模和增长速度推测,2011年银行业新增贷款规模或增长幅度是多少?这已成为银行业机构和工商企业等多方主体密切关注的指标。

  2011年年初召开的央行和银监会工作会议,没有明确给出今年银行贷款规模是多少和增长多少。日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在1月份通常会大幅增加,而全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目标并未设定。

  对监管部门和市场有关机构的信息综合分析,我们或许得出这样的结论:2011年为适应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适当放缓、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发展新形势,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积极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新增贷款规模应当适当缩小,贷款结构应当加快调整,发展方式应当加快转变。这应当成为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全年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2011年或许成为商业银行的“信贷调整年”。

  贷款规模应当适当缩小

  2009年、2010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我国银行业当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分别为9.6万亿和7.95万亿元,这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8.7%和10.3%,CPI分别为下降0.7%和上升3.3%。2009年我国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和基本走出通缩阴影,2010年我国经济呈现出较快增长速度和通胀预期加强的特征。按照国家宏观部门的会议精神,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目标为8%左右,CPI4%的指标,显然政府希望2011年在控制通胀水平的前提下使经济增长速度适当减速。为此,从年初开始,我国货币政策已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在此大背景下,2011年我国银行业新增贷款规模应当在2010年全年7.95万亿元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如缩减10%,即至7万亿元左右。

  2011年,按照中央确定的宏观经济方针,将重点处理好经济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此,央行提出今年要逐步引导货币条件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央行确定201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初步预期增长16%左右。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尤其作为主力军团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当前我国社会融资格局中占居主体地位, 应当积极主动地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策应和实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具体行动上就是主动地收缩贷款规模。2011年我国银行机构一定要从年初开始就要控制好信贷投放的节奏、规模和重点,坚持信贷均衡投放的原则,根据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和审慎标准,合理控制信贷投放节奏,努力实现逐季均衡投放和平稳增长。

  贷款结构应当加快调整

  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确定的战略方针,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了适应和服务于这一发展战略调整,银行业从2011年开始应当在信贷规模适当减少的前提下加快调整信贷结构,做到有扶有控、有保有压,保障银行业在守住风险底线的条件下持续稳健发展。

  1月18日,刘明康在中国银监会召开的2011年第一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电视电话)会上强调,2011年银行业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落实“十二五”的各项要求。坚持促进实体经济的科学发展,有效支持消费发展,设定合理的差别化战略,满足各种有承受能力的消费需求。支持经济薄弱环节的服务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强对“三农”、小企业、节能环保产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这应当成为银行金融机构在2011年信贷工作的一项重点。

  “十一五”时期的实践表明,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呈现加快重化工业发展和将房地产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明显势头,这使得银行贷款在行业结构上偏向重化工业、房地产等领域集中,在期限结构上向中长期贷款集中,在客户结构上向大企业集团和政府融资平台集中。这其中已潜藏着一定的金融风险,这需要银行业在进入“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就要加快调整发展战略,予以化解。

  未来5年,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将持续推进,传统产业将加快改造提升,低碳经济理念方兴未艾,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这其中将产生大量的金融服务需求。从2011年开始,我国银行金融机构要主动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趋势,加大对这些成长性较快、利润增长较快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快调整自身的信贷结构。这也是银行机构在压缩贷款规模的前提下实现“以量补价”、增加利润的一个重要途径。

  发展方式应当加快转变

  2009年、2010年,银行业在支持经济复苏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向片面做大传统业务、粗放式经营的发展方式回归势头,表现在通过扩大贷款规模增加收入来源、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上升、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缓慢等现象上。对银行而言,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其核心竞争力是有限的,不利于中国银行业做强。

  为此,进入“十二五”时期,从2011年开始,我国银行业在适当减少贷款规模、加快调整贷款结构的同时,要加快经营机制的转变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加快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促进银行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双轮”驱动银行“战车”前进,积极推进银行的综合经营,形成多元化收入均衡增长的良好格局。

  1月中旬,银监会领导强调,我国银行机构要重视发挥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树立因行而异的特色化、品牌化战略,持续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要审慎制定跨境、跨业发展的战略,在明确综合经营战略、完善并表管理、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审慎开展综合经营试点。从长远来看,我国银行机构要实行金融综合经营、多元化业务收入均衡增长的格局。从2011年开始不断加快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将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需要银行机构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实现市场化的定价,这就需要稳步推进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试点。

  银监会领导还在年初强调,各商业银行要把全面实施新的国际标准作为推动我国银行业落实“十二五”规划,维护银行业稳健运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抓手。显然,在贯彻实施巴塞尔Ⅲ等国际银行监管标准的新形势下,我国银行机构还像2009年和2010年这样片面扩大信贷规模、增加利息收入的发展方式将无以为继,将面临资本充足率下降、资产质量下降等严峻的考验。为此,当务之急,银行机构要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大力开拓不消耗或少消耗资本的新业务和新服务,以保障银行资本充足、质量良好、拨备富余、利润增长的可持续稳健发展。卓尚进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