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风头之下弊病隐现 银行理财市场混乱难医治

2011年03月08日 10:58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夸大收益却掩盖风险、格式化合同和霸王条款、亏损却不承担责任是银行理财产品广受诟病的几大问题,“之所以出现大面积的投诉,除了难以避开的垄断问题外,原因主要在于市场竞争不充分、银行考核机制以利益和收入为主以及理财产品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想要让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回归健康、理性,任重而道远。

  说起理财产品———招商银行“金葵花8126”,投资者杨先生一脸愤懑,“2007年年底,在招商银行办理业务时,被当时的虚假宣传所迷惑,用30万元的积蓄购买了该理财产品,没想到两年之后没有赢利反而亏损百分之三十多,银行当时承诺采取措施补偿,建议延期一年,可延期一年后,仍然亏了8万多元。”

  2010年年底,有关招商银行“金葵花”系列三款理财产品巨额亏损的报道和消息开始传开,质疑甚至谩骂接踵而至,愤怒的投资者把矛头直指招商银行虚假宣传、缺乏诚信和理财经理能力欠佳。

  在过去的2010年,根据网友的投诉量和媒体的报道,出镜率最高的几款问题最大的理财产品除“金葵花”系列外,还有光大银行的“同赢八号”、华夏银行的“创盈7号”。

  当你禁不住银行的忽悠,决定购买理财产品时,接下来等着你的便是银行精雕细琢的格式化合同,在一般的普通群众看来,从头到尾读完这样的一份合同简直是煎熬,大量的专业术语往往便已经让人望而却步,加上工作人员的极力催促,一般人只是简单的一眼带过。和理财经理天花乱坠的宣传不同,在每份合同里,银行早已为自己精心设计了诸多免责条款。

  “其实,最令投资者气愤的不是某款理财产品亏损,而是信息不透明。我们都明白‘风险自负’的道理,但是却无法容忍理财产品违背‘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更是对银行回避产品设计缺陷深恶痛绝。”一位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抱怨。

  业内人士认为,从内部机制健全角度来看,各商业银行应构建一个全面、透明、方便和快捷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包括处理客户投诉流程、回复安排、投诉调查以及客户投诉的补偿、赔偿制度非常必要。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提升银行理财产品品牌价值、提升银行声誉他们的业务量肯定会大幅度上升。建议,银监会或有关部门可以做一个风险投资手册,由银行发给客户,并成为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必要条件,那会使风险有所降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