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光大银行模式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2011年03月24日 09:23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打破市场分割,建立相对完善的金融要素流通市场。光大银行针对中小企业划分出三大市场,推出十大融资模式。光大银行的模式化经营大大降低了银行成本和风险的发生,开辟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之道。

  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金融难题。光大银行运用思辨的哲学思维解剖中小企业发展规律,推行模式化经营,帮助广大中小企业抱团取暖,逐步破解融资难题。

  庖丁解牛:寻求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症结

  近年来,在打出改革重组、增资扩股、IPO上市等一系列组合拳后,光大银行焕发勃勃生机。面向未来,光大银行掌门人唐双宁为光大银行圈定了打造中小企业板块的战略规划。

  唐双宁曾有个形象的比喻,将银行比作强势的甲方,中小企业比作劣势的乙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小企业,大企业都是从中小企业成长起来的,银行不会永远是甲方,中小企业不会永远是乙方……兴许将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得中小企业者得天下’。”对于“得中小企业”这个知易行难的问题,唐双宁运用老子的哲学思维,认为“‘道可道,非常道’……金融机构不讳言以盈利为目的,但‘利’要以‘信’、‘义’、‘道’为前提,要按照规律、法制、价值取向运行。”那么中小企业运行的规律是什么呢?唐双宁曾表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会随着市场发展而发展,其重心必将从‘管理大型企业信用风险’转为‘管理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只有能从成千上万不熟悉的中小企业中发现风险规律并进行定价,才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竞争力所在。”

  围绕上述命题,光大银行开展了中小企业业务试点,在总行及十三家分行成立了中小企业专营机构,踏上了中小企业融资之道的探索之旅。光大银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武健回顾之前走过的路,至今感受颇深:“我们刚开始就像《庄子》‘庖丁解牛’故事中的那个厨工,‘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一时也摸不到门路。经过调研论证,发现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症结在于中小企业信用的缺失,表现为缺乏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信用意识淡薄、财务信息不透明等等。”

  基于这样的判断,光大银行遂集中精力寻求缓释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业务规律。

  模式经营:缓释中小企业信用风险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最根本的是要打破市场分割,建立相对完善的金融要素流通市场。光大银行通过搭建政府——社会机构——银行——企业之间合纵连横的桥梁,将政府、社会机构的信用延伸到中小企业身上,通过信用链接的方式,促成银企合作,为授信机制改革找到突破口。同时,光大银行具有光大集团金融控股平台的独特优势,可为中小企业打通从货币市场间接融资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壁垒,提供长期信用支持。

  光大银行经过摸索,找到了一个规律,即信用叠加、信用链接、信用支持是可以缓释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业务模式。顺此思路,光大银行针对中小企业划分出三大市场,推出十大融资模式:定位配套型企业,为围绕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推出政府采购模式、银租通模式和供销商模式;定位积聚型企业,为产业集群或专业化市场内的中小企业推出联保模式、专业市场模式、电子商务模式和担保模式;定位科技型企业,为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中小企业,打造了科技孵化模式、认股权模式和低碳金融模式。

  模式化经营的基础核心是信用链接,通过把中小企业自身信用与政府、担保公司、核心企业信用链接,中小企业蚁象共生、抱团取暖的氛围应运而生,信用风险得到有效缓释。

  批量授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模式化方案的精心设计,启动了光大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破冰之旅。2010年,光大银行已搭建模式化平台546个,增幅296%;拓展模式化项下授信客户2639户,增幅294%;模式化项下授信余额509亿元,增幅225%;不良贷款率为零。

  “信用链接、模式经营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个基本规律,有了这个指针,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庖丁”。武健笑言。

  模式化经营因为对每一个模式都详细制定出了客户准入要点和主要风险控制措施,大大降低了风险的发生。同时,由于采取模式化经营可以批量处理、批量营销、批量授信,大大降低了银行成本,也有利于服务方式的推广。

  模式化经营开辟了中小企业融资之道,光大银行在“解牛”过程中“依乎天理”,分步试点,有序推广成熟经验。在原有十三家分行试点基础上,行长郭友提出,未来三到五年中小企业要占到全行业务的三分之一,2010年光大银行将试点范围推广到20家,中小企业授信增速超过对公平均水平;2011年光大银行在全行范围成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全力扶持中小企业。

  不仅如此,光大银行模式化经营已不局限于中小企业,各部门各条线都根据行业、客户的特点,开展模式化产品的创新和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营绩效。模式化经营的本质特征是可复制、易推广、批量授信,这种新思路对商业银行向集约经营的增长方式转变具有普遍参考价值。

  “光大银行上市以后,唐双宁董事长提出了‘更有内涵的发展’这一课题,并阐释了九个发展方向,要求银行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运作转变。模式化经营厉行节约资本的原则,力求优化资源配置以创造更大效益和更好的风险控制,在资本约束愈发严格的背景下,光大银行为中小企业创设的模式化融资之路将会越走越宽。”武健说。

  相关链接

  “光大模式”助力企业销售2000亿元

  截至2010年末,光大银行工程机械贷款“总对总”合作厂商超过60家,合作经销商超千家,业务范围已覆盖全国的主要地区,通过按揭方式累计支持超过10万客户,与光大银行开展合作的厂商借助此项业务实现了近2000亿元的产品销售。作为第一家进入工程机械行业的商业银行,8年来,光大银行工程机械贷款累计投放超过1000亿元,市场占比一度曾达三分天下有其二,稳居同行业首位,被业内誉为“光大模式”。

  记者从光大银行获悉,从业务创新和风险控制两方面深化模式化经营,成为了光大银行工程机械贷款发展的强大驱动力。经过广泛的调研和多年的实践,光大银行在“总对总”工程机械按揭贷款业务中大力推进模式化经营,在业务创新方面,从丰富按揭产品、多样化按揭条件、优化审批流程、人性化增值服务入手,做到为客户的融资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全方位打造业务品牌。该行还为合作厂商提供现金管理、企业财务顾问、银团贷款安排、债务动态管理、直接融资、企业年金管理、金融租赁、产业链上下游客户融资等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在风险控制方面,光大银行从优选合作企业与借款人、实行链条式管理和操作简洁、有力的法律措施保障等方面着手,在“总对总”工程机械贷款业务中较好地控制了合作企业风险、借款人风险和操作风险,至今,该行工程机械贷款业务未发生一笔损失。(记者 金立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慧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