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准备好了吗

2011年04月25日 11:55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那么,对于当今的银行业,唯一不变的恐怕就是复杂性。尤其在高度互联的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加深的复杂性正在迫使银行业作出必要的改变。

  正如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不管银行欢迎与否,都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而银行能做的,只有改变固有的模式。值得关注的是,记者近日通过对一些商业银行的探访了解到,这种改变已经由被动应对逐步转向主动寻求。

  “愿不愿意都是大势所趋”

  应该说,最能反映一个企业自主经营权的,就是看它是否拥有对自身产品和服务的自主定价权。同样,作为金融企业,我国的商业银行如果不能对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自主定价,就无法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化主体——这也正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作为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下一个目标,“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列入了“十二五”规划。而继今年3月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本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时,又再次重申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然而,对于实行利率市场化,很多商业银行似乎并不十分情愿。因为一旦利率市场化成为现实,特别是存款上限全面放开,那么在短期内利差收窄将成为必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银行业机构数量已达3769家,但由于传统的存贷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利率放开必将会导致存款利率上扬幅度大于贷款利率上扬幅度,促使利差收窄。而从2010年上市银行年报看,即便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较快的五家国有大型银行,其利存贷差收入占比也仍然高达80%左右。利率市场化无疑对银行业的盈利形成巨大的挑战。不仅如此,商业银行的效率、管理、创新和服务等等,也都将面临严峻考验。

  对此,央行行长周小川去年底在财经年会上谈到房贷利率时就曾感叹:“我们也看到,实际上金融企业并不是特别地愿意自己对住房抵押贷款定价。”

  不过,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记者观察到,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商业银行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担忧正在被主动寻求应对所取代。而最直接的原因却源于迄今为止银行业仍然经受着的两年前超常规放贷后遗症带来的困扰,以及日益严格的监管压力。

  “这两年发展快点了,特别是2008年、2009年刺激政策出台我们跨越了一大步。但按照新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以及监管部门对存贷比的要求,我们的压力就比较大,所以现在拼命拉存款,包括发行理财产品。”中国银行一位省级分行信贷部门老总对记者如此说道。

  “发理财产品实际上就是利率市场化的合法化,”这位老总称,按照人民银行的考核口径,理财产品也算存款,被纳入存贷比的管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发理财产品就是一种博弈,因为将来肯定要利率市场化。虽然现在存款利率上限并没有市场化,但理财产品已经开始突破了。”

  她进一步解释,比如理财产品利率是3%,现在市场化14天能达到百分之4点多。而且银行间信贷规模已经成为稀缺资源,企业也特别需要资金,那么,银行就可以开承兑汇票然后贴现———虽然贴现也受规模限制,但利率已经达到8%-9%。当然,也不排除各家银行为了满足贷存比的要求而牺牲一些利益。所以,理财就有点像在利率市场化中打探头球。

  其实,不仅仅是中行,目前,理财产品的急速增长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据统计,2010年末,人民币个人理财资金为1.5万亿元,比2009年末增长56%。人民币个人理财资金占储蓄存款比例从2006年末的0.75%提高到2010年末的4.94%。

  哈尔滨银行首席研究员王亚玲分析,在利率管制体制下,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并非供需的真正体现,由于官方利率调整的滞后,负利率长期存在,资金提供者收益率为负。而理财产品则不同,其收益率为浮动收益,并且由市场内的供需双方决定,需求旺盛,而供给较少,必然体现为收益率的提升;需求回落,供给过多,则收益率下降,从而真正体现了资金价格由市场决定。

  “发理财产品就是顺应利率市场化的典型表现:让资金提供者收益率突破存款上限管理,让资金使用者突破贷款下限管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大增,其更深层次原因在于,它是利率市场化的内生需求。而受访的银行人士则坦言,不管银行愿不愿意,利率市场化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不“破”不“立”

  应该说,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早在《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就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即:从货币市场起步,二级市场先于一级市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

  而事实上,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逐步深化,银行的定价权浮动范围也在逐步放宽。目前,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已经放开,尤其是自2007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简称Shibor)推出以来,以Shibor为基础确定利率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其中,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等已参照Shibor进行市场化定价。可以说,我国已经形成了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体系。

  不过,由于目前中国的整个利率市场化体系尚未充分建立起来,银行之间的竞争仍基本限于利率之外的竞争,银行利率经常陷于负利率的尴尬,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在利率管制下,首先获得贷款的当然是大中型企业及与政府关联紧密的融资平台。而银行利率低于市场利率,获取贷款就相当于得到一笔补贴,必然导致国有企业在资金运用中过度借贷,并形成资金的低效使用。反之,如果大面积实行利率市场化,由此带来的贷款成本提高将大大强化企业的资金成本意识,促使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有效抑制原本不缺钱的大企业对廉价信贷资源的过多占用,使得信贷资源能更多地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而就商业银行来说,实行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利差收窄,竞争将更为充分,迫使银行详细核算每一笔贷款业绩与其经济资本的比较,而不是与会计成本的比较;也会使银行的利率风险观念增强、努力开发和提供新的金融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利率市场化还将使银行和客户间的双向选择成为可能,从而打破国内商业银行的“大锅饭”,银行之间的盈利水平将逐渐拉开差距,银行业将步入“优胜劣汰”时代。

  客观地说,经过最近一轮大规模金融机构改革,目前几乎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不仅资本得到了补充并成为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得到了改善。特别是随着2010年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下一轮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

  不破不立。事实表明,无论是形势所迫还是自身发展需要,都促使银行业突破传统格局,从旧有模式中摆脱出来。而对于渐行渐近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各家银行也纷纷作出反应。从最近披露的2010年银行年报不难看出,中间业务收入已经开始为银行贡献更多的利润,业务结构、资产结构的转型日益加快并逐渐产生收益。

  据透露,最近工行按照3∶3∶4的比重对其业务发展的重点作了重新部署,即投资银行业务占30%、资金业务占30%、传统业务占40%。而在此之前对于发展投行业务工行从未有过如此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要求,此次不仅一下子将占比重提至三成还纳入了考核范围,可见其重视程度不同一般。投行人士分析,这实际上是在为利率市场化做预演。

  “大银行都有危机感,更何况我们小银行。”王亚玲告诉记者,作为“草根银行”,更需要早动手,趁现在多做业务、多做些项目。据了解,哈尔滨银行就专门为此提出了对策:长贷短贷化、短贷票据化、票据理财化、价格市场化。

  由于中小银行受制于自身规模、客户关系等因素,往往要付出较高的揽储隐性成本才能获得存款,实质上变相提高存款利率,并将这种成本成功转嫁给客户,这就是为什么年报中反映的为什么中小银行发展的收入增长率、净利差等指标丝毫不差于大型银行的原因。

  不过,业内专家指出,贷款利率很大程度上是叠加在资金成本之上的信用风险溢价,是一种不完全的价格机制。一旦将信用风险定价完全交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在信用市场本身缺少必要对冲机制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信贷盲目扩张,酿成系统性风险。因此,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培养和促使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建立起正常的风险定价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比放开利率本身更重要。

  王亚玲认为,作为商业银行,未来一方面应努力提高利率风险管理能力,防止利润因利率波动以及自身的资产和负债在种类、数量、期限结构等方面的不匹配导致的利率风险敞口而蒙受损失,加强利率风险管理,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另一方面,追求客户结构多元化,吸引更多的民营、中小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客户;同时加快业务转型,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对冲利率市场化的负面影响。记者 李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